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工艺收藏文化收藏知识

聚砚藏雅

2013-02-02 15:33:26 作者:阳化杰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聚砚藏雅

 

所谓文人爱砚,武士爱剑,爱砚与爱剑却在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北京聚砚斋主人刘红军身上完美地和谐统一。

一个偶然的机缘,喜爱书法的刘红军将军对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余年来,在军旅生涯余暇,刘将军实地调查、造访专家,访砚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共计搜集到100多个砚种近500余方砚,可谓蔚为大观。其品种之全可谓前无古人,一些很罕见的、少有人知的砚种,都被刘将军找到了。收藏砚台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砚文化,于是,刘将军联系砚台爱好者、收藏家、专家、制砚大师,在北京创立了“聚砚斋”,搭建起了一个集砚台收藏、鉴赏、研究、交流、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位砚文化交流平台。

砚被中国古人称为“石友”,是“一日相亲,终身为伴”的爱物。“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在性情浪漫的古代文人眼中,山水是诗画,自然即文章,而这都离不开案头一方静默的石砚。如今,砚虽然从案头挪移到博古架上,但收藏者依旧不改对它的一片痴情。在“聚砚斋”里,每一方古意流转的砚台似乎都凝聚着文人墨客的情怀与理想,研磨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汉代崇尚力量,所以汉砚上多熊图案。南北朝立佛,所以砚身多莲花。唐砚的典型是双足簸箕砚,宋砚的典型是抄手砚。到了明清,砚身的雕刻工艺就繁复了,但这时出现的随形砚却是文人很看重的。”看罢“聚砚斋”里数目惊人的藏砚,再经砚学专家吴笠谷先生的悉心解说,千年来砚的发展历程就了然于心了。

中国的砚台发展到隋、唐,出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这是因为隋、唐时代,经济、文化都很发达。尤其是唐王朝实施“以书取仕”的方针,更刺激了书法艺术的繁荣。唐代砚台主要是泥陶砚、石砚和瓷砚,还有铜砚、铁砚、漆砚、玉砚及秦砖汉瓦改制砚。澄泥砚是陶砚的一种,在唐代开始大量制作。同时,唐代制作的石砚,已经开始讲究材质的细腻和石纹的美观。红丝砚在唐代有了较大地发展,端砚、歙砚也开始在唐代风靡。其主要砚式,一是圆形多足,俗称辟雍砚。二是箕斗形砚。宋代是石砚发展的重要时期,石砚日益普及,人们对石砚的色彩纹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石砚造型也趋于多样化。宋砚大多形制内敛、气韵冷峻、风骨峭拔,文人气息浓重,名贵石砚往往都镌文于上,砚铭富有文采。到了明清,除了前代已有的著名砚材以外,还出现了水晶、漆砂、翡翠、象牙、犀角等观赏砚。砚台制作图案相当丰富,工艺精良,纹饰不胜繁杂。同时,制砚石材的选择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于红丝石坑脉断绝,被澄泥砚所代替,因此有了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四大名砚。

在“聚砚斋”里,几方藏砚格外引人注目。松花砚为清宫专用品,向来为藏家所青睐。馆藏清代乾隆松花石夔龙纹砚,呈不规则形,池边浮雕夔龙纹,云龙相接,落款“乾隆御铭”,印“永宝用之”。此砚石色青碧,石质温润细洁,刷丝纹自然清晰,雕工细致,铭文落款为乾隆铭砚的标准字体,是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御砚,弥足珍贵。

另有清代螺钿桃形砚,玲珑可爱。砚身以一块厚实的贝壳所制,琢成寿桃样式。所配象牙砚盒做工也极为考究,砚与盒统一,内层描金,具雍容华贵之气。砚背刻隶书“大清乾隆仿古”字样。贝壳制砚颇为少有,象牙砚盒也不多见。而“子孙昌福”的汉瓦砚为汉代古瓦所制,砚面刻荷花、螃蟹纹样,取荷、蟹的谐音,寓意“和谐”。砚背阳文“子孙昌福”四篆字。自清中期考据学兴盛以来,取汉砖、汉瓦刻砚成为风尚,深受文人的喜爱,所以汉砖砚、汉瓦砚成为古砚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此砚原瓦文字与后刻图式都寄托着古人企盼社会和谐、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明代“鱼化龙”歙砚为歙石上品所制,砚身为一鱼,龙头鱼尾。所谓鱼化龙,出自“鲤鱼跳龙门”这个典故,寄托着古代读书人科举得志的美好愿望。其他如汉三熊足圆石砚,是力量的象征,体现出大汉雄风;唐双足箕形砚,其流线美是大唐盛世的反映;宋代抄手砚,线条洗练,典雅唯美;而展出的明清砚,更是多姿多彩,诸式纷呈,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吴笠谷认为,砚文化从近代以来,日趋式微,当代复兴砚文化、弘扬砚文化可谓路途漫漫,而“聚砚斋”无疑肩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孙乐琪)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