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明十三陵;西安,也有“明十三陵”。前者,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后者,是分布于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鸿固原等地约45平方公里的明秦藩王墓群,其中藩王墓13座。
作为2006年核定的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的明秦王墓却早已难觅昔日气势恢宏的场景。特别是位于长安区三府井村东北的第十代明秦藩王朱怀埢墓,杂草丛生的圆丘形封土与神道早已淹没在渣土、建筑垃圾、村民住房、在建高层商品楼的“围城”之中。而就在前几日,当地村民反映,“鲸吞蚕食”着文物保护区的渣土堆不断越界,甚至压埋了神道的石刻。
原本地处古城偏远南郊的明代王陵,不经意间也迈入了城市化的轨道。文保部门,又一次面临着文物保护与城市、居民发展相矛盾的尴尬。
渣土易清理,规定难执行
30日下午,当记者来到三府井村,一台挖掘机和十几名工人正在朱怀埢墓的神道两侧工作,神道东、北边的砖墙正在修砌,墙外则是堆积着5米高的渣土堆。
“经过调查,渣土是西安航天基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修路时堆放的”,长安区文物局文物稽查大队队长杨博在现场告诉记者,日前稽查队已与航天基地管委会、社会事业局等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文物局要求投资公司立即清运渣土并恢复保护性围墙。记者看到,压埋石刻的渣土已被清除,而围墙外一座座小山丘般的渣土堆仍未得到清理。
据了解,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的朱怀埢墓,包括主墓和两座陪葬墓,墓南的神道两侧尚存石翁仲、华表、饮马、虎、龟等石刻11座。根据2003年陕西省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由陕西省文物局会同有关县、区政府依法划定了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了朱怀埢墓主墓封土东西30米、南北27米,神道东西25米、南北230米,以上区域四面外延40米的空间内,为文物保护区保护范围,而建设控制地带则更是从保护范围再四面外延60米。
然而,记者站在神道上环顾四周,只见东侧的渣土堆距离石刻还不到5米,北侧的渣土堆和建筑垃圾更将主墓和神道完全阻断,根本无法看到主墓封土;而神道的西、南两侧十几米处,则是残破的保护性围墙,当地村民尚待拆迁的三四层房屋就紧紧盖在墙外,远未达到文物保护范围的要求。有关规定成为一纸空文,其原因何在?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杨博指着神道西侧2006年时建起的围墙向记者介绍,由于以前相关保护规划和法规不完善,村民建房等人为破坏不断侵蚀着墓葬遗址,“再不盖围墙,有的村民就把石刻都圈到自家的院子里了。”而当地村民也有怨言,一位自小长在三井村的老汉告诉记者,“小时候墓葬周围就是一大片平地,这两年搞建设,天天晚上有村外的人开大车过来倒土、倒垃圾,能把人吵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