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部的广大蒙古地区,在成吉思汗以前是由当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元朝建立以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相继传入蒙古。由于元帝室竭力推崇藏传佛教,所以,先后封藏传佛教高僧为帝师者达10余人,在“蒙古地区建寺亦多。如上郡开平有龙光华严寺、大乾元寺、开元寺、八思巴帝师寺等”。尽管如此,当时藏传佛教在蒙古还未产生多大影响,萨满教仍在民间占主导地位。直到公元十六世纪后半叶,蒙古诸部中的土默特部崛起,开始主动与藏传佛教发生关系,表示友好亲善。公元1578年,俺答汗在仰华寺召开法会,并迎请三世达赖索南嘉措至呼和浩特,为大乘法轮州举行盛大开光仪式。该寺后来成为蒙古族地区最大的一座格鲁派寺院。在此影响下,呼和浩特一带相继建立了大召(无量寺)、席力图召(延寿寺)、庆缘寺、美岱召(寿灵寺)等寺庙。据妙舟法师《蒙藏佛教史》载,及至民国时期,我国内蒙(当时称漠南)的主要寺庙有(除承德外八庙外)开仁寺、汇宗寺、善因寺、会心寺、陀罗庙、无量寺(大召)、延寿寺(席力图召)、崇福寺(小召)、崇寿寺(朋苏召)、隆寿寺(额木齐召)、宏庆寺(拉布齐召)、延禧寺(绰尔齐召)、慈灯寺(新召)、宁棋寺(大平召)、广福寺、隆福寺(避兰召)、广寿寺(乌苏图召)、永安寺(哈达召)、庆缘寺、法喜寺、增福寺、慈荫寺、慈寿寺、崇值寺、广化寺、普会寺、尊胜寺(班第达召)、普安寺(岱海召)、善缘寺、灵照寺(美岱召)、福慧寺、广觉寺、永福寺、广法寺、吉特库召、都贵召。内蒙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从总体上看,汉、藏建筑风格兼而有之。具体分析,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建筑所占的汉、藏风格比例有别。藏传佛教初步传入时期,即元至明朝时期,寺庙多由汉族和蒙古族工匠建造,故汉式风格颇浓。清代以来,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鼎盛,故藏式建筑风格又占了主导地位。“呼和浩特席力图召正面两端墙壁采用青色琉璃砖,更为一般藏、汉寺院所未见,此乃蒙古族崇尚青观念的体现。因之蒙古族寺院乃蒙、藏、汉三族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是蒙古族人民的一大创举。”
内蒙古现有寺庙116座,喇嘛3370人(其中活佛15人),信教群众30多万人。寺庙中绝大多数属格鲁派,只有巴彦淖尔盟阿贵庙是宁玛派(红教)。绝大多数寺庙用藏文诵经,只有包头市梅力更庙用蒙文诵经。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