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作家

郝景芳:21世纪后期让我们移民火星吧

2013-01-28 14:55:18 作者:阳化杰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郝景芳:21世纪后期让我们移民火星吧

  核心提示:谈及火星,刘慈欣建议找“对火星移民很有研究”的郝景芳,其作品《流浪玛厄期》被刘认为是今年最好的科幻长篇,没有之一。郝认为从技术上,如果集中精力去做,也许很快就可以送人去火星,就像冷战期的空间站和登月计划一样。

  在被问到关于火星的事情的时候,《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想了好一会儿,最后建议我去找郝景芳问问:“她对火星移民很有研究,她的《流浪玛厄期》,我感觉是今年最好的科幻长篇,没有之一。小说的主题就是人以后移民火星的世界形势。”

  于是,我找到了《流浪玛厄斯》和郝景芳。在那部小说里,火星是一块新大陆、一个乌托邦。地球开发火星,火星随后独立,建立一套自己的社会体系,两个世界就此隔绝,独立发展,历时百年。随后它们又建立起了联系,两个不同背景的年轻人相互接触,两个世界的文化也开始碰撞。

  B=《外滩画报》 H=郝景芳 

  B:《流浪玛厄斯》中写到,21世纪后期,人们突破了重力、大气层和心理这三重防线,正式前往火星,竞争从近地太空延伸至火星表面。这是你预期的时间吗?

  H:是的,这是我的预期。从技术上,如果集中精力去做,也许很快就可以送人去火星,就像冷战时期的空间站和登月。但是在正常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不太可能花这样多人力物力投入航天,技术的推进可能会很慢,正如登月在之后的40年未曾重演。到这个世纪末开始向火星突破,应该是可能的。

  B:“玛厄斯号”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间花费的时间是多久?怎么会得到的这个设定?

  H:三个月。火星与地球较近的时候,距离地球约6000-8000公里。想飞出地球的最低标准——第一宇宙速度,是7.9km/s,飞出太阳系的最低标准——第二宇宙速度,是11.2km/s,取一个介于二者之间的速度,大约10km/s,可以得出三个月的航行距离=10×3600×24×30×3=7776公里,大致是合适的。

  B:火星上的居民都是地球移民的后代吧,火星环境对他们的外形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H:是的,是地球人的后代。火星首先会让他们的体型变高。曾经读到过一篇宇航员自述,说他们在无重力的外太空居住时,身材会变高,回到地面之后又会缩回原来身材。火星表面重力只有地球40%,可以猜测火星人会更高。相应的,骨密度应该较低,身材更轻盈。

  B:那时火星上的自然景观是什么样的?

  H:火星上应该和我们在太空图片上看到的差不多,粗糙的赤黄色地表,布满太空撞击的陨石坑。有太阳系中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裂谷,荒芜一片,没有植物,看上去苍凉而震撼。因为大气稀薄,即使是白天,天空也接近夜空。风速会很快,沙尘暴的时候,天空会被尘沙变成粉红色。没有风的时候,太阳和其他星辰应该看得相当清楚而壮观,太阳比地球上看上去要小,太阳和星辰都清楚尖锐,没有地球大气造成的模糊和闪烁。火星的一昼夜和地球几乎等长,火星上也有一年四季,但是一年有地球的两年长。火星上空气稀薄,闪电是电击空气的现象,所以火星上不会有地球上壮观的闪电。

  B:为了让人能够适应环境,火星上建造的城市应该是怎样的?

  火星上的人们发展了利用玻璃建造建筑的技术,以及独特的空气循环净化系统,生成了完全连成一体的玻璃城市

  H: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城市,密封和空气生成一定是必须的。我设想,最初的火星是在一片山谷,利用山洞作为掩体,后来人们发展了利用玻璃建造建筑的技术,以及独特的空气循环净化系统,于是生成了完全连成一体的玻璃城市,所有生存空间都在其中。

  B:在你的书里,爆发了火星独立战争,起因是什么?

  H:起因是因为火星的开拓者发现,地球上的经济社会模式不再适用于火星,他们想建立一种新的社会方式,于是一方面出于生存的实际,一方面出于某种理想,他们发动了革命。

  B:那个火星对地球的依赖性大吗?

  H:很大。火星上含有丰富的铁、硅,土壤中也含氧,但是其他必备的元素他们就完全不具备了,尤其是有机物,火星必须完全向地球求取。刚建国时有贸易时代的遗留,但后来就必须利用外交向地球换取。这一点一直到40年后仍然如此。

  B:第一批移民大概多少人合适?是些什么样的人?

  H:最早是科学家、开发企业和贸易商,反叛之后,火星几乎剩下的都是科学精英。这一点,是必然,也是偶然事件的激发。

  B:为什么这本书里的人物名字看上去基本都是西方人?女主角盈洛乍一看有点东方,但也姓斯隆。而且火星少年们学习和引用的经典都是西方的。

  H:唔,这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火星,因而地球上的国别和民族的差别应该不大,取了大部分类似于西方的名字,但又很少是现成的西方名字,比如玛丽亚、约翰,就是想进一步模糊民族种族的差异。

  B:书里,看起来地球文明腐朽堕落,而火星上则年轻而生气勃勃……

  H:也不是这样。地球和火星是互为对照的两种文明,两种文明中对现实不满的人都将对方当作改善自身的灵感。地球是商业世界,火星是另一种世界。它也有其自身的弱点。

  B:在你的火星上,人们重精神而轻物质,他们的总督被称为独裁者,那是你心目中先进的体制吗?

  H:火星是一个不同于商业世界的世界。商业世界的本质是每个人的所得等于你所售出的劳动(因而取决于市场),对于商品,这无可厚非,但对于学问与艺术,这意味着受众少的领域创造的价值小。在纯粹的商品世界中,有一些有意义的行业会因为受众少而灭绝。可学问与艺术的价值并不应该由此评判,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也许卖不出一本著作,但并不意味着他的学术价值不如畅销书作者。对于人类的精神创造,理应有一个世界,不由市场决定生死。另一方面,商品是分割的、独占的、排他的,然而人的精神产物却是可以分享的,不因分享而排他或减少的,商品的分享有损于物主,精神产物的分享却不会,多的分享可以让更多人得到愉悦。因为这些缘故,有了火星这样一个分享的世界。

  然而火星不算是先进体制,它只是强调了人类世界的一个方面。因为现实所限,也因为这种理想所包含的统一权力,它的经济和政治模式注定了带有某种僵化的特征,排除了很多在自由商品世界中允许的行为。这是所有社会设计的两难悖论:为了某种理想而牺牲一些自由,或者为了自由最大化而接受不理想的结果。它的优劣、它的方式、它的结局,都在它的历史来源中预先注定。

  对于火星上的少年,他们最困惑的就是这样的问题:前人的理想还是否可行?统一规划的安定和自由选择的无序,究竟哪一个更可取?对那些为了理想付出生命的前辈,他们感到理解又不了解。而他们的未来,就在对这历史和现状的不断追寻之中展开足迹。

  (文/顾湘 )

上一篇: 乔叶:文学要探测人性的秘密

下一篇: 刘杰:"潜伏"重庆两年写出四部长篇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