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博客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人物作家

韩寒:其实我不知道答案

2013-01-28 14:55:18 作者:阳化杰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韩寒:其实我不知道答案

自打《时代》周刊给韩寒戴上“桂冠”后,数不清已有多少“大师”“高人”们对“韩寒现象”进行反思了。上一轮“警惕韩寒”的人说,“韩寒根本没有独立思考,所有的文章都在迎合大众的情绪。” 对此,他给本报的回应听上去有点刻薄,“他们想当然了。也许在他们的想象力能够到达的地方,觉得只有这样写才能够有广泛的阅读受众。”话音这还没有落地呢,12月23日抛出的一篇重磅博客又被质疑上了,“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他的回应是再抛出两枚重型炸弹。

相比旁边紧张配合的几位工作人员,这个上海男人面对采访时太温和随意了,以至于显得有那么点吊儿郎当——当然,韩粉们可以将此处自动默认为“人家韩少不care”,无妨。所有问题他都来者不拒,纵你以为自己言辞凌厉,他从头到尾招牌式微笑与低沉温软的嗓音总能让你恍惚怀疑自己的质疑与挑衅是不是还未开口就被削弱到无力。甚至,提及太多不可说时,他答得起劲,你说谢谢,他回,“不谢谢,可能有些你们没办法发,不要紧的。”你只能恨恨地想,他这么说的时候,心里一定憋着看你好戏的坏吧。隔几天,你纠结的那点不可说,他煞有介事地一二三成文论述。他当然太清楚自己每一次开口都会在网上掀起龙卷风,那么,看上去这次他是“成心”要在年关给大家找点话题好好去聊一聊吵一吵了。你们吵你们的,你以为他会躲在一旁偷笑?哪里顾得上,他眼里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儿那么多。传奇角色、风云人物也有几个不是个人生活的牺牲者,比如韩寒,自然是我赛我的车、泡我的妞、喝我的咖啡、逗我的女儿……

说起他的生活,倒是可以先抖一些不痛不痒的八卦。

“以前给时尚杂志拍照我有几个要求,第一不换衣服,我穿什么衣服就拍什么;第二就是不化妆。但是现在第二点有所改变。否则别人化了仨小时,我直接就拍,在一堆抹白的人中,脸色会显得特别奇怪,像泥鳅似的。即使你不化妆,人家读者也以为你已经捯饬了几个小时。关键是还有油。”采访当天出门前,他用了吸油纸,“我发现拍照片还是要吸一下油。除此以外此生都没有打理过自己的脸。很多品牌找我做护肤品的代言,我说平时不护肤,不能言行不一致。”

这只是他的改变之一。“人都是在不停的妥协之中进步、成长,即使是一个很‘各’、很‘轴’的人。谁都是这样,无论是什么大师,我都能找出他们一万个妥协来。说什么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是人在成功以后回头说大话。如果特别偏执,是不可能成功的。不要把坚持和偏执混于一谈。”

他当然也有自己的隐疾,“现在的电梯、动车我都敢坐,但有了女儿后更怕坐飞机了,尽量避免。”不是因为幽闭恐惧症,而是一个概率问题,“汽车、火车事故可能只会亡一半,我始终坚信自己会是幸存者之一,但飞机的死亡率太绝对了。虽然我知道它是很安全的交通工具,可又不是自己掌握,太没有安全感。”

“博客就像我发表在专栏里的文章,我的态度比写专栏更认真。”

对比韩粉的高度期待与韩寒一贯出稿的高速,这一本《青春》来得实在有点晚,更何况还是一本博客发布过的杂文合集,难免有连饥饿营销都不太真诚的嫌疑。出版商路金波不比读者更有耐心,奈何“《独唱团》的影响太大了,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的书有点难产,只好避风头忍了一年”。韩寒不是没有想过放几篇新文章进去,或者加进那两个曾经火爆一时的演讲稿,然而最后见面的这个版本还是只有博文,这是“作者、出版商、出版社三方平衡妥协的结果”。至于下一本何时见面?路金波说:“他一直在写,2012年底前应该可以见到。”

封面是韩寒的选择。最初封面红色字体的版本他坚决放弃。他“喜欢红色的法拉利”,他代言红色背景墙的雀巢咖啡,就是不能忍受自己作品用红色,“因为觉得压抑、邪恶”。于是这一本《青春》如你我现在看到的——白底黑字一抹绿。上市两周后,从11月22日加印的第65万册始,进行了微小改版:应他的要求去掉封面“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他说,“这句广告似乎意味着本书要进行解答,其实,我不知道答案。”

记者(以下简称记):传闻你拿了稿酬欠了很多稿债。

韩寒(以下简称韩):没有,我都是写完完整一本再考虑出版。

记:那这算谣言,澄清一下。

韩:好。和沈浩波合作《独唱团》时,他给过我一笔预付款,这笔款已经交税了。《独唱团》不能做了以后,我没法把钱退给他,因为国家不会退给你税额,只好出版一两本书,把预付款给抵掉。这是一个意外状况,除此以外,我绝对不会把书的版权提前签给任何人。

记:显然读者对《青春》这本博文集有点不满足,你懂的。

韩:我理解。

记:因为发布过,会有读者觉得太水找你退书。

韩:可以,完全没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免费看博文,花钱就一定要看新的,读者要真这么想也没问题。原来是有十多篇新文章,但全部被拿掉了。再说很多作者会定期把自己发表过的专栏结集出版,龙应台很受好评的杂文集也是以前各个专栏文章的汇编,之所以读者没有什么异议,大概是觉得发表在传统媒体上集合在一起理所当然,但网络博文合在一起就觉得很奇怪。其实博文就像我发表在专栏里的文章。事实上我写博客的态度要比写专栏更认真,并不是生活琐事,而是质量很好的正儿八经的杂文作品。

记:未来会写关于赛车的小说吗?这也许是你体验最真切的一部分生活。

韩:这跟大部分的读者都没有关系。

记:粉丝的期待哪有道理可言?

韩:我觉得这跟他们没有关系,赛车离他们很远,赛车涉及商业,我不希望自己的书受商业的影响。我可以参加商业活动、做代言,那没有问题,是我的责任。但我的作品很纯粹,如果写个跟赛车有关的内容,肯定涉及很多商业。其实读者也看不懂赛车之类的东西,太专业,所以还是写别的吧。

关键词:不知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