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苑译林”刚刚整装出版,老一代主编便已辞世。昨天中午12点49分,1928年12月12日生于北平的著名翻译家杨德豫先生因食道疾病在武汉161医院平静去世,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对本报记者表示,“杨德豫先生的遗体告别式将于后天举行。”</p>
学界 屠岸:他是英诗翻译高峰</strong>
著名翻译家和诗人,人文社前总编辑屠岸听到记者告诉他杨德豫去世的消息后表示,“我很悲伤。前不久她女儿代他给我打电话,说自己患了病,但是他安之若素。”</p>
屠岸表示,“杨德豫先生的诗歌翻译成就非常卓越,他的英诗翻译水平很高。他把英文的格律诗翻译成了中文的格律诗。他的英诗汉译在中国达到了一个高峰。他是遵照卞之琳先生的原则来翻译,目前还没有人能达到他的水平,更不要说超过。卞之琳先生曾说,有些诗歌的翻译,我不如杨德豫。”</p>
鲁迅研究专家,湖南人民出版社前总编辑朱正说,杨德豫的中英文修养都很深,是湖南出版界第一位学者,学问人品俱佳。“他曾经做过《黄兴与中国革命》的责任编辑,作者是黄兴的女婿。这本书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书里面引用了黄兴在辛亥革命期间很多原作,译成中文后核对很麻烦。他找出了原始文献,一一进行核对,恢复了文献的原貌。”</p>
女儿 父亲生前说要回湖南</strong>
杨德豫先生唯一的女儿杨小煜说,2011年10月,父亲感到吞咽食物很困难,结果查出食道疾病。12月,自己把父母从长沙接到了武汉治疗。在武汉,父亲做了四次活体检查,但都没有查出具体的病因。2012年6月19日,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去世了,这对父亲有一定打击。前一个星期抢救之后,父亲一直说胡话。“22日下午,父亲说要回家,自己以为他是说要回现在这个家,不要在医院待着,就随口敷衍了一下。结果父亲的意思是说要回湖南。过了一会儿他又说,那我先回去了啊。然后他说要吃东西,我就给他喝了半碗稀饭,然后就开始昏睡,睡得很沉很香,三个小时还没醒来吃晚饭,给他擦洗也不醒,再等了两个小时,家里人就发现监护仪上显示的血压比较低,于是护士就采取急救措施。到今天中午12点49分,父亲过世。”</p>
杨小煜还说,母亲是先去世的,是安葬在武汉,父亲生前也没有说,一定要回湖南安葬。父亲的骨灰将和母亲一起安葬在武汉,主要是自己在武汉工作,清明节去祭拜他们的时候也方便一些。</p>
“我母亲患精神病大概有20年,父亲一直不弃不离。他生前很少灌输我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他的身教已经告诉我应该怎样做人。”说到这里,杨小煜在电话那头哭了起来,她哽咽着说,“我父亲这么多年来确实非常不容易,他在人品上非常伟大,我很想念他。”她还说,父亲对自己最大的影响还有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专一专注的精神,对学术,对翻译工作严肃认真,没有一丝浮躁,非常耐心。“父亲生前很低调,不喜欢很热闹和闹哄哄的环境,他喜欢安静。对于自己经历的人生坎坷,他从来不主动对我说,我是通过他写的书,还有他一些朋友才了解到的。”</p>
单位 遗体告别式明天举行</strong>
杨德豫生前所在单位为湖南文艺出版社,该社社长刘清华表示,杨德豫先生是湖南出版的“四骑士”之一。假如说,湖南的出版在全国还有一些地位,和杨德豫等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p>
刘清华称,获悉杨德豫先生过世之后,社里成立了治丧小组,自己担任组长。今天,社党委书记和社里一些同事将去武汉,他还要代表中南出版集团,还有湖南出版集团的领导也会去武汉,和家属一起办理后事,遗体告别式将于25日举行。“杨德豫先生生前很低调,曾写过遗嘱,要求不搞这些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但是,我们觉得还是要搞一个。”</p>
刘清华说,湖南文艺出版社要好好继承杨德豫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他的贡献之一就是主持出版了“诗苑译林”,湖南文艺在新的形势下,按照现在读者的阅读需求,重新锻造这个品牌,把这套书编下去。“杨老生前,从来不愿意麻烦组织和单位,有些事情我们还是给他做了。比如,他病重期间,我们赶着出版了他翻译的《拜伦诗选》。另外,我们要在出版集团自己的媒体上,组织一些纪念他的文章,总结他的精神遗产,并发扬光大。现在,已经有一些编辑在做这样的工作。”</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