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企业资讯

中秋节:“非遗”表达民族文化内涵

2012-09-25 16:50:00 作者:编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rdquo;“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dquo;古往今来,众多诗词歌赋留下无数关于中秋佳节的名篇佳句。中秋节及许多有代表性的月饼制作工艺已经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伴随着又一个中秋节的到来,无论是中秋节期间的&ldquo;非遗”商品,还是中秋的“非遗”文化,这些携带着民族文化基因的&ldquo;非遗”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p>

  月饼打起“非遗”招牌

  月饼历来是中秋节的标志物之一,今年中秋,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成了月饼市场的新招牌。近日,本报记者在对北京多家大商场、超市的走访中发现,与往年月饼市场不同的是,今年各大厂商的中秋月饼纷纷打起&ldquo;非遗”牌。&ldquo;这段时间,包装上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rsquo;的月饼销路更好。&rdquo;商场的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p>

  记者在商场中看到,今年的京式、广式、苏式等几大流派的主流厂商都将&ldquo;非遗”作为自己新的主打招牌,&ldquo;非物质文化遗产&rdquo;在各式各样的包装盒上夺人眼球。以苏式月饼见长,创办于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的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包装上标识了十分显著的“1773非遗月饼”字样,价格分为288元、388元、588元等不同种类,主要锁定高端消费人群。据介绍,苏式月饼手工制作技艺已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今年针对北京市场推出的&ldquo;非遗”高档产品,都是由该非遗制作技艺第5代传承人制作配方,具有入口松酥易化等口感。而京式月饼的代表厂家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三禾”牌稻香村月饼,则突出的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ldquo;在月饼中传承非遗,需要根据人们口味的变化不断用新产品适应市场。&rdquo;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除了自来红、自来白、八珍等传统品种,还新推出了红柿果蓉、南瓜马蹄、无花果蓉、麻辣牛肉等新口味月饼,特别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有百年历史的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2008年6月就已出现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商场里由广东安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广式月饼包装盒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识吸引着许多消费者的目光。据销售人员介绍,除了使用传统的馅料外,安琪广式月饼还新推出了凤梨、榴莲新口味甚至鲍鱼、瑶柱等较名贵原料的月饼。</p>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虽然有“非遗”标识的月饼要比其他同类产品价格高出15%以上,但选购“非遗”月饼的消费者还是络绎不绝。除了上述厂家,全聚德、宫颐府、仿膳、大三元等厂家都在打“非遗”牌。&ldquo;不但品质和口味好,而且增加了月饼的文化品位。&rdquo;许多在商场选购月饼的消费者对此表示。</p>

  “尽管对于中秋起源的传说存在争议,但月饼却是大江南北公认的中秋节的共同标志之一。&rdquo;一位民俗学者认为,月饼本身就是中秋节&ldquo;非遗”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借助“非遗”文化推销月饼,可谓相得益彰。</p>

  节日延续文化传承

  “仅仅吃月饼不能代表中秋节的全部,还应该重视中秋节文化的传承。&rdquo;南京大学教授、民俗学家陈竞向记者表示,中秋节自古以来包含着许多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容,继承和发扬中秋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2006年5月,中秋节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一起,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的历史由来已久,据介绍,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关于&ldquo;中秋”的记载。而且嫦娥奔月等有关中秋节的神话传说也是脍炙人口、流传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节日习俗的演化,中秋节严肃的帝王祭祀演变成了民间轻松的欢娱。围绕中秋赏月主题,诗词歌赋、舞蹈曲艺、民间戏剧等也丰富多采,至今我国各地尚遗存着许多“拜月坛&rdquo;、&ldquo;拜月亭&rdquo;、&ldquo;望月楼&rdquo;之类的古迹。</p>

  “传承中秋文化,更要注重发掘其中的深刻内涵。&rdquo;中国民俗语言学会会长曲彦斌表示。在古代,团圆、祭天、祈求丰收、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是中秋的主题,时至今日,人们在走亲访友、欢聚畅谈中,更多地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良好的民族精神来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中秋的主题。&ldquo;中秋节是一个回忆与团圆的日子,也是表达对来年美好愿景的日子。&rdquo;著名作家苏叔阳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文化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基因。</p>

  中秋月圆之际,也成为民族文化的&ldquo;嘉年华&rdquo;。除了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中秋晚会,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各大文化场所还为节日的人们献上了一台台民族风格浓郁的演出。《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曲目,无不表达着自古至今人们对民族精神的寄托。曲目中有一首影片《啊!摇篮》的插曲,讲述的是在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里,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们在窑洞里学做月饼的情形。稚嫩的童声使今天的人们感慨万千: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都无法阻挡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感情的寄托,正如孩子们所唱的: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