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酒的酿造
酿造青稞酒的办法,跟汉族地区酿制糯米酒相近而又不全相同。其酿造方法和过程是:首先洗净青稞,不能用烫水清洗,也不能在水里洗的时间过长。然后倒进锅里,放入多于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水熬煮。当锅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得差不多后,火就应该小下来。并且要边煮边用木制器具把青稞上下翻动,煮到八成熟时,凉上一定的时间,这时锅中的水基本被青稞吸收干了。趁青稞温热时,摊开在已铺好的蒸布或案板上,然后在煮熟的青稞上面撒匀酒曲。撒酒曲时,如果青稞太烫,会使青稞酒变苦,如果太凉,青稞就发酵不好。把撒上酒曲的青稞装进锅里或瓦罐里,用棉被、皮袄等保暖的东西包起来放好发酵。夏天,两夜之后就发酵,冬天则三天以后才发酵。如果温度适宜,一般只过一夜就会闻到酒味儿。当然要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气候温度来确定发酵时间的长短,才是最佳的发酵方法。把发酵好的青稞装入过滤青稞酒的陶制容器中待用。如果要马上用酒,就要加水,等泡四个小时后就可以过滤。 如果不急用,就把锅口和滤嘴封起来,需要时随即可以加水。假如是在陶罐中发酵的青稞,可以直接储藏。在夏天或初秋,也可以将发酵好的青稞盛到碗里拌上白砂糖直接食用,也很美味。头一锅水应加到比发酵青稞高两寸,第二、第三锅水应加到和发酵青稞一样高。封上锅口的酒劲儿大。待酒浆盈盈取饮时,初次兑水出的酒叫头酒,再兑水就依序叫二道、三道……头酒醇香,浓郁芳烈,二三道酒次之,饮用适合,四道酒味淡而度低。有的人还把头酒装进瓦罐或酒坛,放入冰糖严加密封, 藏入地窖或埋在地下,几个月或几年后取饮,醇香味美有如冰冻的蜜酒。这种方法储藏的青稞酒开启时可要十分仔细,否则酒浆会像喷泉般喷飞出坛。
青稞酒文化
西藏最早的藏文史书《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载: 昔松赞与韦氏等地方首领约定在冲木地方进宴会盟,韦氏“以青稞煮酒,敬献饮宴”。
唐朝文成公主出嫁进藏时,据说就带有酿酒技术和工匠以及龙纹瓷碗,其时藏地早已盛行喝青稞酒了。唐太宗征高丽时,松赞干布也专门敬献金鹅酒器。中原汉族地区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鬯”字,这字的读音为“畅”,指“用以祭祀祖神的香酒”,而藏语称青稞酒为“羌”,汉藏对酒的读音相近,就是民族间互相借鉴、交流的实证。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对珠牡酿酒是这样描绘的:做酒的青稞好像野鸟成群飞,煮酒的蒸气好像香烟蓬蓬起,撒上一块曲,好像紫雕腾空飞。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他的诗中这样写道:“头酒不曾醉, 二酒不曾醉,情人敬一杯,马上薰薰醉”。
在藏区流行这样一个故事:松赞干布让禄东赞编定基本律,他编不出来。正着急时,听说草原上有个小孩是这方面的高手。于是禄东赞就带人去找这个小孩请教。有一天黄昏,他们遇见一个长相特别的小孩, 禄东赞就问他:“你的阿爸阿妈哪里去了?”小孩说:“阿爸去找语言,阿妈去找眼睛哩。”他们听不明白。过了一会儿,孩子的阿爸提着一壶酒,阿妈拿着一盏灯回来了。他们这才恍然大悟:酒是语言的源泉,灯是黑夜的眼睛。而这个小孩正是他们要找的人。
“山羊见柳,藏民见酒。”这是一句藏族谚语。应该说爱豪饮是大多数藏族男子慓悍、豪迈、血性的标志。但妇女特别是年轻的姑娘,多数并不嗜酒,但开酒店或摆酒摊的大多是女人,当男子豪饮时,妇女们就唱酒歌劝饮。某些地区,当妇女怀孕到一定时间就经常喝青稞酒,坐月子时,就在酒中加入红糖、酥油等煨热后饮用,是一种特别的补养品。日喀则等地区,母亲出门干活、搬家或出远门时为了不让孩子哭闹,就喂孩子几口酒、使之睡去。所以这些地区的人比别处的人更能喝。在节日里、聚会活动时是“无酒不成筵席”。结婚庆典更要喝他个大海汪洋。出入门、迎宾送客、上下马、对歌跳舞时,都要敬酒或接受敬酒。除了一般社交场合,往往要喝酒,即使有了纠纷也要请酒当“和事佬”,如理亏认错,可以给对方送一坛酒以示赔礼道歉。大年初一,睁眼醒来就要喝热“滚典”——青稞酒内加红糖、酥油、奶渣和磨碎的青稞。吊唁死者更要携酒前往。
青稞酒在藏区已不再是酒,而是藏族人民的英雄性格,是所有礼仪的代名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杯通大道”。比如,迎宾送客时,全家都排列门前,向来客献哈达和青稞酒,这是最尊贵的礼节。客人双手接过酒后,首先要用左手高高端起酒碗,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往空中抛弹三下,以敬天神地神和祖宗,然后三口一杯喝干。接下来主人会边跳舞边唱酒歌,热情相劝。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官,她们穿着最华丽的服饰,唱着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有条件的,会采用银制的酒壶、酒杯敬客,还会在壶嘴上和杯口边上粘一小点酥油,这叫“嘎尔坚”,意思是洁白的装饰。在家里作客,藏民族习惯用银碗盛青稞酒招待客人。每当客人光临或要告辞时,主妇总是用银碗盛上上等醇香的青稞酒,以表示对客人的友谊像银子那样纯洁和珍贵,像青稞酒那样香甜使人回味。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表示主人的富有。
银碗盛的青稞酒
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用银碗给客人盛食品的习惯,如蒙古族用银碗给客人盛奶茶,土族用银碗盛白酒等等。有意思的是,青稞酒放在银碗里面,更显得清亮,放的时间长也不会变酸,它的保存时间会比其它餐具盛青稞酒要长得多。有时将青稞酒在银碗里放上一个多月,饮用后也不会闹肚子。在欢庆节日,亲朋聚会或集体劳动之余,喝酒喝得起兴,就随时随地可以摆起酒场,在场的人围成舞圈,在圈中央放一坛青稞酒和18只龙纹大碗,人们边跳边唱,唱和跳一阵歌舞就停下来喝一阵酒。也可以在舞圈设下酒卡——由一位老人斟满酒守候着,跳舞的人每经过这里,必得满饮三杯才能放行。酒场轮流劝酒,绝不轻易放人过关。 唱祝酒歌是藏族人民最有意义的普遍习俗。藏族有一句笑话:“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驴子喝水”,认为“如果酒没有歌,那就像清水般没有味道”,“好酒你来喝,酒歌我来唱,酒和酒歌,都没有停下的时候”。酒歌也不仅为劝酒而唱,而是喝酒就要唱歌。酒和歌是亲密的孪生姊妹。史料记载,吐蕃时代就有酒歌。《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传记》里,凡赞普接见大臣、外国使者,以及大臣们宴会时,已有齐声唱歌或由善歌者唱歌的习惯。在史诗《格萨尔》里,珠牡送格萨尔出征和迎接将领们凯旋归来时,边舞边唱酒歌,既欢庆也叙述酒的美好。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即兴编唱,共同汇聚成了酒歌的海洋。
歌助酒兴,酒乘歌声,已经渗透到藏区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藏地特别的青稞酒文化。藏族大多生活在高寒缺氧地区,酒能抗寒抗缺氧,有酒喝,有肉吃是人们追求的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高原交通闭塞,文化生活贫乏,邀友饮酒取乐,可以像神仙般自由快活。藏族是个乐观勇敢的民族,他们执着地追求幸福和欢乐,青稞酒正好吻合了这种英雄的性格。所以,藏地青稞酒文化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藏族人民粗犷、豪爽、勇敢的天性。
上一篇: 海南省民族风情
下一篇: 融水苗族古老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