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与美国合唱团同台秀技
2011-11-13 19:22:05 作者:记者 肖静芳 来源: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一直以来,西方认为中国缺乏多部和声艺术,直到1984年贵州的侗族大歌表演队在巴黎演出,震撼了西方人。这种无伴奏、无曲谱的古老和声艺术,在侗族人民中已经传承了2000多年。
当地时间11月11日,当“多彩中华”展演团的5位来自贵州从江小黄村的农民演员在美国马里兰州摩根州立大学唱响侗族大歌时,该校的专业合唱团体也不禁被深深震撼了。
11月11日下午,“多彩中华”团员来到摩根州立大学,欣赏该校合唱团的排练演出。合唱团员们演唱了《Silent Night》等歌曲,其专业精神和职业风范,令人印象深刻。预演快结束时,有人提议请侗族大歌的表演者上台唱一支歌,让美国学院派的合唱团员看看来自中国的乡村合唱团是怎样表演的。
此次“多彩中华”的侗族大歌演员,都是二十来岁的女孩。她们说,当她们还在母亲的背儿带里时,就开始跟着妈妈哼唱侗族歌曲,可以说是“未说话,先唱歌”。孩童时,她们学习《青蛙歌》、《猫头鹰歌》等童谣,长到10岁左右就开始在家长的安排下进入寨子里的歌队,学唱情歌。十几二十年下来,这些演员们练就的“童子功”已经让她们对数百首侗歌烂熟于心。
当这些年轻女孩轻启朱唇,发出天籁一般的声音时,记者看到,合唱团的演员都情不自禁地“喔——”了一声,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当她们用舌头在口腔内发出“哩哩哩哩”的声音时,台下又发出了惊叹的叫声,观众不自觉地鼓起掌来。一曲唱毕,余音绕梁,而合唱团的演员已然站立起来,恭敬而诚挚地报以阵阵掌声。
15岁就曾随温总理出访日本演出的演员吴秋月说:“看到那些专业合唱演员发自内心地为我们叫好时,我激动极了,真为我们的民族文化而骄傲。”
中央民族大学的音乐老师张朝说:“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演唱自由,变化无穷,像鼻音、弹舌等演唱技巧,是这些专业合唱演员在教科书里学不到的,所以他们感到新鲜、好奇。”
摩根州立大学合唱团的老师Eric Couway说,虽然他听不懂歌词,但歌曲的表现技巧,很显然是课堂里学不来的,更重要的是,演员们在歌曲里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她们已与歌曲融为一体。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