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都会苗疆古城——镇远
2010-09-15 13:19:31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条
好像是从旷古的历史时空悠悠传来的名字:镇远。她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的大山之间。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其中少数民族占48%。这里曾经是苗族、侗族的家园,她占尽天时地利,交通四通八达,湘黔铁路、株洲六盘水复线、320国道、沪(上海)瑞(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长沙、铜仁、怀化和贵阳因此而缩短。
镇远,自秦昭王三十年(前277)设县开始,茫茫时空至今已有2280多年,作为府、道、专署所在地的历史,也有1300多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现已形成了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景区。160余处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都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而最令人称奇者,城内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太极图城市风水,被易学专家赞之为“中华太极古镇”。而从城与水系的结构美学审视,说它是“东方威尼斯”,应该不是虚言。
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亦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自古以来就以“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的政治、军事要地著称于世,素有“滇楚锁阴、黔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经屯兵2.8万,供奉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大“东方战神”的四官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长城和众多的关、屯、堡等就是历史的见证。从秦汉至清末民初,镇远一直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远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驿站,被称为中国“南方丝绸之路”。明清时期衍升为黔东地区政治、军事、商贸、文化的中心,历史上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仍有部分保存完好。长期以来,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吴越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特色的包容文化。这里民风高古、澹泊悠闲。流水与古城相依,时尚与历史缠绵。更有寨寨歌舞地,户户唢呐声。“三月三”侗族情人节,“九月九”苗家丰收节,无不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镇远,还是中国民族重工业的发祥地。李鸿章、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股份制企业——青溪铁厂,比汉阳钢厂还早三年,“天字第一号”铁锭现仍存放在镇远。
镇远古镇历经千载沧桑,至今古韵依然。公元1986年,国务院公布将镇远列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昔日水陆都会,今朝一脸灿烂。
太极古镇
古人认为:风水“为天地之文章”。在地球上大多数地区还处在蛮荒时代,一支古老的仡佬人便在石屏山下的峡谷中濒水而居。五千年前,蚩尤部族战败迁徙,一支苗人自河南舞阳辗转逆沅江上溯,进入湘黔边境的崇山峻岭,与土著融合,并在这一带建立部落酋长国——罗施国,石屏山下的原始村落,便是这个酋长国的都城,史称“苗疆古城”。这条生命之河,就叫舞阳河,这个古城,就是未来的镇远。回肠荡气的舞阳河源自西部大山,自西向东穿流镇远,绕了一个巨大的“S”形太极图,将城区一分为二,自明至清,更是府(州)卫(县)同城,县置南岸“鱼眼”称卫城,府设北岸“鱼眼”称府城,如此阴阳合一的太极城市形态,堪称得天之独厚。
水陆都会
镇远,作为西南军事重镇,绵延不绝的过往军队和日益增多的驻军,激活了镇远的商贸业。而缅甸、泰国、越南,乃至印度各国的使臣、商人,取道镇远水路,去湖南、入长江、上京城;抑或出洞庭、逆沅江、溯舞水,到镇远下船,再沿古驿道出云南、入缅甸、走暹罗、达印度。这条古驿道的国际通道,就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右图为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拍的镇远照片。从画面上就可以看见鳞次栉比的沿河吊脚楼,水码头一个紧挨一个,密密麻麻的货船塞满了舞阳河面。这正是当年万船竞发、舟楫如云的大西南水陆都会的繁荣情景。
黔国水城
眼底这座半岛,便是昔日府城旧址了。城后是绝崖壁立的石屏山,前方峡谷围合,舞阳河成了天光一线,此即湘黔交通之咽喉地。古人云:“山川雄竣,据沅湘之上游,当滇黔之孔道,为西南一大都会。”“星分轸翼,地接荆梁,虎踞雄城,诚滇楚之锁阴;龙盘峰峻,洵奥蜀之屏藩。……石屏山峭秀逸二仙五老之奇;镇阳江清流分邛水石潭之派。贵州为四省腹内之区,而镇郡尤全黔咽吭之地也。”(清钦命贵州提刑按察使姜开阳语)。清末西方一位传教士说:镇远有黔国水城之风貌。
牌坊巍巍
牌坊、牌楼,或石作,或木造,精雕细刻,玲珑剔透,巍然耸立,庄严肃穆。它来源于由表柱连成的大门即“乌头门”。大约兴于唐、宋里坊的坊门。它是中华独有的纪念性建筑物。它铭记的是一方土地的杰出人物、历史事件、重要风物。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文化座标。镇远牌坊建筑盛于明代,府、卫、县三城九市内牌坊林立,甚至每条巷子入口都有牌坊,有的水码头也建有牌坊。图上为当代镇远人重建的“石屏巨镇”牌坊,原牌坊立于石屏山古驿道。图右为明代两湖会馆牌楼,原立于州(周)大街,后毁。这是镇远作为商贸都会的见证。
美韵流盼
两千年岁月足可把山头风化融蚀,但镇远的古建筑仍如美人出浴,风韵犹存。这是一片临街现代砖瓦结构民居,但那马头墙的翘角飞檐,仍执着地坚守着先民的建筑特征。这种模式,是江西婺源与安徽徽州一带的汉人创造的,历史上称为“徽派”建筑。这种样式,以砖墙隔离左邻右舍,一为防火,二为安全,三为美观。尤其那凌空欲飞的“马头”,别具一格,它与土家吊脚楼一样受到全世界的赞赏。据传,镇远徽派建筑,源自明代徽军入黔,而大批江浙商人、朝廷命官入主镇远,便也带来家乡的建筑。走进镇远古城,你会为大片保存完好的古巷古民居而叹为观止,自然也会勾起你对那片五彩斑斓的历史云霞而心向往之。
古巷深深
古巷,是由一栋栋单体封火围墙老屋有序排列的距离空间,这空间宽不过五六尺,却依山坡之势次级而上,这空间就显出层次的节奏之美。在古巷寻觅,除了高墙大院那份神秘,就是偶尔擦肩而过的男女,这时,石板就会发出蹄踏之声,形成一种回音,空旷而辽远。在镇远,这样的古巷大约还有十来条。镇远人说:其实这些巷子,过去都是山街,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高墙大院内面完成的。而最出名的巷子街有六条,照今人说就是“品牌”了,这头牌、二牌……一直到六牌,还编成顺口溜传说至今:头牌一枝花,二牌盖过它,三牌金果铺,四牌油炸粑,五牌开马店,六牌卖豆渣。每张“牌”都是一部街巷传奇。可而今都成了悠远的回忆。
古巷深深深几许?暮然回首,却见一艳色女子正从斜门里走出,便觉有种古典的情调在拨动心音。
高墙围合
高墙是民居围合空间的外观形态。
能把围墙垒得高峻雄伟的人,必定是一些生意成功或官运亨通的人物。在马头墙上做出马鞍形曲线,就不独是匠心使然,它可能寄寓了主人的某种文化追求。而以高墙之一半高度砌了高达数米的石墙,恐怕就与防范意识有关系了。这种把围墙作为堡垒的建筑特征,正是镇远作为军事城堡的性质所形成的一种民众心理。财富安全与人身安全,全赖这四方石墙,听起来总觉得有点让人担心。
豪宅老屋
从这些豪宅老屋门楣上的匾额,就可以大体了解豪宅旧主或祖宗的姓氏、籍贯、身份或文化追求。这些建筑,或两进,或三进,风格不一,均依山而建,皆深墙围合,具有极强的独立性盒私秘性,反映了宅主的经济实力和审美情趣。
“歪门邪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座北朝南的四合院大门,都不开在正南方,多在东南或西南方的封火墙上切角开门,被戏称为“歪门邪道”。据说一是财不露白,这是商家们共有的守财心理;二是南方生火,有避煞之意。辛辛苦苦攒家聚财,不能一火烧之。
门的艺术
凡镇远围墙老屋,都有其不一般的建筑艺术之美。几乎每个门都有门头装饰。《释名》说:“门,扪也。为人所扪幕也,障卫也。户,护也,所以谨户闭塞也。”门,作为宅院的“门面”、“门户”,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直接代表着主人的品第等级盒社会地位,所谓“门第相当”、“门当户对”,就是这个意思。在古代,家族中如有人加官晋爵则“五世承恩”、“一门衍泽”,家族的“门望”就可抬高,门槛也跟着做得越高。看看镇远豪宅之门,有富商之门,有大儒之门,也有高官之门,当然,更多的是贫民之门。豪宅门檐门罩的造型十分讲究,翘檐、垂花柱、卷棚、匾额、石门框、门钉、兽面、门簪,乃至门联等,皆精雕细刻、金碧辉煌。豪宅之门,不独是屋主的面子,也是镇远历史的面子,更是镇远人的面子。
名人故居
周达文同志是镇远近代史上杰出人物的代表。1923年经李大钊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入党后担任共青团北京支部书记、全国学生总会主席、全国学联六大执行主席。1924年10月,被党中央派赴莫斯东方大学学习,后留共产国际工作。1925年夏,奉命回上海,率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王明、蒋经国等118名留苏学生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担任重要领导工作,被誉为“中国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在苏联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领导人才,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周达文同志故居同时又是****镇远支部旧址。可叹的是,1937年7月,在苏联肃反扩大运动中,被迫害致死,时年35岁。
和平村
镇远“和平村”,抗战期间改为国民政府参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在郭沫若的指导下,在“反战同盟西南分盟”负责人鹿地亘(日作家)的帮助下,收容所中约有150名日军俘虏组织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镇远和平村工作队”,坚持反对法西斯战争,主张中日友好,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镇远是个包容城市,镇远人可以把最优秀的儿子送上前线抗战,也可以收容屠杀过自己的亲人的仇敌,并用一腔赤诚感天动地,化敌为友。“和平村”,是镇远的精神力量的纪念碑。
“和平村”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日俘收容所,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见证。
福建会馆
会馆,是中国古代商贸业独有的一种行会建筑。会馆的多少反映了一个地方那个商贸业的繁荣与否。而会馆建筑本身的规模大小及品质高低,又反映了各省区商帮的实力大小。中国会馆大约起源于明代,清代得以普遍发展。它是一方商贸经济活跃的产物,是各地客商、移民的社会组织。同一省区来的客商,他们的同行关系结合起来,互通信息,相互提携,遇事共同商量,联合控制某种商务,与其它客商展开竞争,谋求自身发展,既久,形成许多商帮,并建立各自的会馆。镇远共有八大会馆,联结着全国十三个省区。八大会馆是:福建会馆、秦晋会馆、江西会馆、四川会馆、西湖会馆、两广会馆、陕西会馆、冀鲁豫会馆。目前保存完好的有万寿宫(江西会馆)和天后宫(福建会馆)。图为福建会馆大山门。
天后宫建在半山坡上,石级叠叠,与天后宫水码头形成中轴线,气势不凡。图左为天后宫牌楼大山门,图上为会馆内雕花木窗,反映了工匠的高超工艺。
天后宫建于明代。明弘治年间,福建莆田人周瑛、林志等先后到镇远任知府,在他们的招引下,福建商人纷至沓来,并首建天后宫(福建会馆)。其神龛所供“妈祖”又叫天后娘娘,她是福建莆田人,叫林默(亦称林姑),传说她通神得法,常在海上打救遇难船只和人的性命,死后亦常显灵救生,故被民间奉为“护航海神”。清代封为“天后”,也就是沿海地方民间 为尊奉的“妈祖”菩萨。福建、广东商帮一般都在会馆供妈祖神像以做保护神。
名泉古井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国内外就有一座城市因一口名泉古井而蜚声世界的,如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大理蝴蝶泉。作为一个为战争而建的城池,能否持久地坚持与强敌抗争,城内是否有足可以供应数万人饮水的水源就是选城的关键。镇远依石屏山而建,从山缝流出的泉水长流不枯,镇远人就在山下凿石为井,并冠上一个个好听的名字,如惠泉、云泉、四方井等。有口水井像是一个长方形猪槽,就叫 “猪槽井”。有几口水井因水质特好,被那些文人墨客官僚喝出名堂来了,就流传了许多诗篇,还正儿八经写进了府志。例如明代知府周瑛,就写了《惠泉三首》:“为慕惠泉水,今来藩氏庄。一泓流泼泼,四壁影汪汪。爱此清华品,深居僻陋乡。山中声不断,星月共辉光。”有人说:镇远之所以人才辈出、长盛不衰,全是这些神仙水养育的结果。
镇远咏泉佳句
江山如此水,有水者如斯。
——明 · 周瑛《惠泉三首》
味井即味泉,在府治南门山下,深数仞,味甚甘冽。
——《镇远府志· 山川志》
寒泉流玉液,独此味偏醇。
——明 ·程节《味井泉清》
洌井甘泉数仞深,纤尘未许俗相侵;冷冷彻底凝寒玉,一任幽人共洗心。
——明· 张守让《味井》
禹门码头
自镇远设府建卫(县),汉文化一扫边蛮陋鄙之习,设学宫,建学校,尊孔孟,广教化,开科取士,人文丕显,风气渐开。这座“禹门码头”就是专门为激励镇远学子努力向学而建的。“禹门”,即为“龙门”,寓意功名科第。凡中第的秀才举人从京城返回,大都从舞阳河乘船至禹门登岸,以示荣耀。古诗道:“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正因了镇远人千百年对文化的追求,才使得这里人才辈出,先贤接踵。文风盛者,民风自朴。走进镇远,便觉一种酽酽的古风迎面而至。
古渡·码头
河流穿越,津渡就成了两岸交通的主要形式。昔日镇远有渡口十来处,如永安渡、杨柳湾渡、下坪渡等。这种渡口,多是人渡。而因商贸极度繁华,万船云集,水驿码头应运而生。明清时期,在镇远这3.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码头达20余个,八大商帮盒一些巨商都拥有自己的专营码头。一个码头连着一条街巷。岁月留痕,几百年过去了,旧时的府城大码头、卫城大码头、大河码头、禹门大码头、天后宫大码头、吉祥码头、米码头等,仍不甘寂寞,以残败的石条台阶,诉说往日的故事。遥想当年,每当红日西沉之前,上下入城的船只熙熙攘攘,争向码头靠拢,抛锚叮铛声、卸货吆喝声,交汇成一种都市特有的大合唱。几个末代摆渡人,仍撑着一叶木舟,默默地迎送过河的人们,一篙一桨,在平静的水面制造波纹图案,便成了一道道城市人文风景……
风水之“水”
镇远因舞阳河连通辰河、沅江而达洞庭、长江,成了古代中华版土西南国际大通道,惟其如此得天独厚之水,才让镇远控扼一方而称雄。古人云:上善若水,得水为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为城市,水乃风水之根本。所谓山随水行,水界山住,水随山转,山防水去。凡入一 之中,未见山,先看水,两水之中必有山,水会即龙尽,水交即龙止。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来水委屈曲线抢,去水应盘垣有情。
一座城市之水如能达到上述之境界,就是绝佳风水了。镇远之水,莫不如此。举凡世界因水而著名的城市,多不胜举,惟有中国之丽江、之周庄;西方之威尼斯等,才真正具备水城氛围与魅力,盖因水与城之独特结构气质使然。
镇远,中国大西南山国之水城,不去驾舟一游,怎得个中其味!
河渚之恋
落日之时,河中的芳洲愈发地绿,那是山影的眷恋。而河渚远处,则如镀金似地辉煌。这使我想到莱茵河畔的城堡,阿尔卑斯山脚的湖畔小城。或者说,这应该是英国大画家威廉·透纳(1775-1851)的油画作品《威尼斯大运河》:整幅画面中,金色的阳光、流动的云彩、闪烁的水波……,画中可见光线的投射与闪动,它们出现在船只和建筑之间的缝隙、微波荡漾的水面甚至在天空的流云上。画面中冷暖色调的对比反差非常明显,但它们集中在一起却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
镇远的落日也许比旭日更富艺术哲理。
城堡建筑
在中国建筑史上,明王朝在修建城市盒屯堡方面,堪称登峰造极。弹丸之地的镇远,隔江建府、建卫、建县。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它包括府、卫、城、垣、城楼、衙署、仓署、寺观、学校、文庙、钟楼及街市、官邸、民居、店铺、牌坊等。仅宗教性名胜古迹达150余处。
而建于南宋及明代的苗疆长城,更是工程浩大。城墙高5米,宽3米,蜿蜒盘绕在城北石屏山脊,远与镇竿(凤凰)、铜仁等地长城连接,组成保驿防苗的万里苗疆长城,堪与北方成长比肩。明代知府张守让题诗道:“谁将屏障倚云开,削壁当空抢郡回。自是皇图无外壮,长城拥出日边来。”
城楼艺术
这是镇远上北门的城楼。这道濒水而建的城墙,将防兵、防洪集于一体,显示了它的气度不凡。而城楼,歇山双檐角高挑,采用斗拱挑梁,挂满以木雕图案装饰,而门窗皆精雕细刻,它仿佛告诉人们:这里不是战争的指挥部,不是敌兵屠城的祭台,它是一幅工艺作品,是凌云摘斗的天堂宫殿。而那一块块修凿工整、砌筑严密的石头,则是艺术大师不经意涂抹的油彩,棱棱角角,透出一种庄穆之气。
战争,于镇远人来说,是夕阳下的一道风景,没落而又辉煌。
祝圣桥
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名舞溪桥,由镇远土司思南宽慰使田大雅与镇远土知州何惠同奏请朝廷修建。后因田氏土司家族内部仇杀,致使改土归流,修桥半途而废。此后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重修,至崇祯元年(1628)才高竣工,历时240年。桥为七拱,长135米,宽8.5米,高17米。后在桥上建了一座状元之楼,又称“魁星阁”,阁高15米,三檐八角顶,与桥东头中河山左建筑群形成呼应之势,为古城增添一景。清初,康熙皇帝寿诞之日,镇远人为表其忠心,将桥更名“祝圣桥”。此桥一通,即成“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抗战时期,大桥一度改作公路桥,济渡大兵车辆,奔赴前线。
当年魁星阁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对联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在这条古驿道上,曾经有缅甸的象队驮着货物从桥上进入湖南。
有人说,镇远之所以人才辈出,就得了祝圣桥上魁星阁的风水。光绪四年(1878),镇远知府王炳敖在祝圣桥上主持修建了魁星阁,预言不出三年,贵州必出两个状元,后来果然应验。这两个状元一个叫赵以炯,一个叫夏同和。据记载,仅清代镇远出了举人240名,进士44名,武举人94名。民国时期,有个叫周达文的卫城青年,考中北大,算是新时代的 “举人”了。
美景入画
是一位风流才子说的: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游山玩水,亦复有缘;苟机缘未至,则虽近在数十里之内,亦无暇到也。
不同职业和爱好的人到镇远,总有一番不同的感慨:诗人想吟诗,画家想作画,作家想写散文,摄影家想拍风景。不管你站在哪个角度,都充满诗情画意,站在码头古渡,你的心随碧波荡漾;走在老街旧巷,历史的回音在耳畔响起;登上城垣敌楼,残阳下犹闻号角声声;走过祝圣桥,一幅天然壁画入眼来……
那才是你常在梦中幻觉的人间福地、仙界天堂——青龙洞!
走过祝圣桥,天然壁画入眼来……
青龙洞
镇远,因战争而建成,又因商贸而兴市。当元、明帝国的军队踏着地动山摇的脚步打通黔滇东大门,用刀剑和尸骨筑起镇远城池,背井离乡跟随而来的军人、家属、匠人、文化人及其晚一步的商人,他们没有忘记把神龛上的家神和寺庙里的菩萨连同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到异乡。于是,在打点好各自的安身之所后,就开始思量为这些异乡之神找个落脚点。这种愿望,正好与朱元璋以儒释道,教化国民的治国方略吻合。于是,全国上下一时大兴建寺立庙之风。
这座山叫“中河山”,其实,这座山从山顶到舞阳河面不过80多米,长不过300来米,却在石壁上天生了一方奇特怪异得石灰华溶蚀结构的地貌洞穴、檐穴、石穴、石牙、溶沟和植被犬牙交错。人入其间,但见野藤挂壁,古树掩映,石泉悬流,鸟语喧哗,洞壑幽邃,神出鬼没。这本身就是一处天造地设的神仙世界!
青龙洞古建筑群其实包括了青龙洞、中元洞、紫阳洞和万寿宫四大部分。唐代佛教传入贵州,最早的寺庙就建在这里。
在青龙洞2万余平方米的弹丸之地,博纳了近30座宗教建筑。寺、庙、宫、观、殿、院、祠、阁、楼、亭、洞,相互交错,混杂一体,或依山就势,或因势造形,或楼中有楼,或洞中有洞。翘檐凌空,雕梁画栋,曲径通幽,恍如迷宫。诸如玉皇大帝、释迦摩尼、观音老母、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赤脚大仙、十八罗汉、文殊菩萨,亦有斗姥财神、药王雷神,文神朱熹,酒神杜康,许真君人,杨泗将军,乃至民族英雄文天祥、道教半仙张三丰等等,各路神仙,熙熙攘攘,像赶集市一般来到中河山,进行跨越时空对话。他们互为邻居,相安无事。这种和谐共存的宗教意识,往往让外来朝拜者目瞪口呆。其实,多教合处,体现了兼容并包的文化胸怀,宗教共处,总比宗教战争对人类有利。从实用主义角度讲,众神欢聚一堂,倒方便了芸芸众生,一柱香一撮纸就可把四方神灵都拜完,这不正是镇远作为移民城市的一大特色么?
方壶圆峤
相传东海中有三座神山,名蓬莱、方丈、瀛洲,说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方丈,原为佛寺或道观中住持的房间,寺院的住持也叫方丈。方丈之山,又名方壶之山。佛、道二教(包括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笃信修炼的极终目标就是去天国、天堂。天国、天堂西方又叫花园,就是神仙、真主、上帝居住的地方。不过,登天国、天堂必须要找到人与神沟通的路,这“峤”既是神山之顶,又是通神、通天的路。
洞天福地
古云:天下名山僧占多。佛、道寺宇山观,无不择一方名山名水而筑。禅家所叫“洞天福地”泛指天下名山胜境,此为神仙所居之地。载之《仙经》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俄国大诗人普西金曾对中国的宗教建筑赞叹不已:“在群山之上,你的寺院像是方舟在天空浮荡,它隐约地翱翔在那云端。”
青龙洞正是西南著名的洞天福地,前人题“海上飞来”、“中河仙窟”,又赞之为“入黔第一洞天”,也难怪当年一些仙家名流到此驻留盘桓。
史册中有这样的记载:雅典卫城建了60年,法国亚眠主教堂建了190年,意大利米兰主教堂建了100年,佛罗伦萨主教堂建了200年,科隆大教堂建了700多年,凡尔赛宫建了95年,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从1884年开始修建,花了123年至今仍未完工。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起,镇远人对青龙洞进行大规模重建,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万寿宫的建成,先后费时347年。如果把1983年以后当代人在废墟上再度重建包括进去,修建时间的跨度应该是595年。青龙洞悬空贴崖,依山就势,中国民族式木构建筑的力学之美、造型之美、环境之美,以及超然物外的禅意之美,似乎都凝固在这幅图画里了。
朱文公祠
朱文公,即宋代理学奠基人朱熹,举人、进士,婺源人。创立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穷理以致其知,仅躬以致其实”观点,影响巨大而深远。后被称谥为“文”,追封徽国公,清康熙升为十哲之次,故称朱子,或称朱文公。卒于宋庆元六年(1200),年71岁。
青龙洞为多元宗教共享大道场,作为儒学,也不甘落后,明嘉靖九年(1530),始建紫阳洞,既为纪念朱文公,亦为儒家举出一面旗帜。
文公祠单檐歇山,独成院落,雅静幽邃,实为讲经论道的佳地。明正德年间,王阳明谪贬龙场驿,先后两次途经镇远,游览青龙洞。
玉皇阁
玉皇阁是青龙洞建筑群中最高建筑。玉皇大帝不仅是道教,也是民间宗教中至高无上的神。他的道教全称是“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或者“弦穷高上玉皇大帝”,总管天神,位列三清之下。民间称玉皇、玉帝或玉皇大帝,并将其地位提升为宇宙的最高神灵,成为万神之主,同时将其视为道教的最高神灵。因而,全国各地,多建玉皇庙。
青龙洞乃青龙洞四大建筑群中之最古老的,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从玉皇阁俯瞰镇远,但见远山罗列,三层叠而有序,山垭视野开阔;近前水绕太极,屋舍俨然,实乃风水宝地。
万寿宫——江西会馆
如果说,各路神仙抢占中河山还算有点由头的话,那么,做买卖的生意人也要挤进去凑热闹就有些那个了。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江西商帮登陆中河山,在临河最显要位置建起了全城八大会馆中规模最为宏大的江西会馆——万寿宫。
图为工艺美轮美奂的万寿宫山门牌楼。
远眺万寿宫
从青龙洞对岸回眸青龙洞全景,就发现这江西会馆几乎占了中河山半壁江山。而且,与其它显山露水的寺观建筑风格截然相反,四面围合的封火墙高大而绵长,似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砖雕之谜
说起万寿宫秘密,真正天大的秘密可能不在围墙内,而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山门上。
这是镶嵌在山门牌楼上的两块砖雕。1983年,政府启动青龙洞修缮计划,却成为找不到青龙洞原貌蓝本而犯愁,此时,人们几乎在一刹那的回眸中发现了这两块免被“红卫兵”锤砸的砖雕,不看不得了,这不正是青龙洞全景图么!砖雕各长120厘米,宽40厘米,却将立面约2万余平方米面积的青龙洞、紫阳洞、中元洞、万寿宫。四组古建筑群全景雕刻其间。
这故事太离奇了!难道二百四十多年前,那位未留名的建筑师就预料到青龙洞将可能遭遇一次人间劫难而有意创作这两幅原样记录青龙洞建筑群的砖雕作品以让后人解谜?
藻井艺术
素以攒钱守财为基本特性的商人们,却在会馆的建设上舍得花钱,而且一掷万金。万寿宫内峰回路转的建筑,无不雕梁画栋。大厅中的藻井由五层八方并错杂叠次而成,每层每幅图饰都以民间传统吉祥物作题材,如人们喜闻乐见的龙、凤、虎、狮、麒麟、及鸳鸯、花草等,通过浮雕、着漆、镀金,做得金碧辉煌,雍容大气,把江面雕刻艺术表现得完美无缺。
戏台屏风
在江西会馆内,主题建筑应该是戏楼。而戏台的视觉中心又是那块木雕屏风。这块屏风,既代替后幕,又作舞台装饰,还作会馆的中堂画,更是会馆的为商理念。其上匾额“中和且平”,意取“中庸”、“和谐”、“和气”、“平”、“平易”等意,这是江西人的为商之道,其实也正是江西商帮在镇远独占鳌头的成功秘诀。屏风二侧,是表现莲藕质性和富贵和谐的花鸟画,中央图案,刻划的是寿、财、禄三个吉祥神。最抢眼的是“内圆外方”的装饰花框,暗示经商与做人处世的一种道理。江西帮在镇远人数最多,发大财的多,得功名做大官的也不乏其人。“中和且平”就是放到当代社会,仍不失警喻启迪价值。
会馆戏楼
凡会馆都有戏台。万寿宫戏楼是镇远几座古戏楼中仅存的一座。戏楼的多少,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生活质量。一个小山城建了12座戏楼,就可以想见昔日水陆都市的繁荣昌盛场面了。且看这副对联:“不典不经,格外文章圈外句;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镜中花。”还有一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表面看,似乎说的是戏台上的事,其实是在以哲理式的警句影射现实生活的是是非非。
会馆是同乡商帮的家庙。各省区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如闽帮供妈祖,湘帮供禹王,川帮供李冰,广帮供惠能,陕帮供关羽,江西帮供的是许真君,又叫许逊,晋代南昌得道道士。会馆又是帮会聚会议事的地方,也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地方,每逢祭神日,会馆大演十天半月,吃喝十天半月。全城八大会馆祭祀日又不尽相同,此起彼伏,终年不绝,真的是个发财醉梦之地,富贵温柔之乡。
戏楼木雕
这是由《杨家将》(上3幅)等戏文故事等组成的木雕长卷。就在这窄窄的版面中,表现的人物达五、六人之多。这么多不同身份、不同表情的舞台角色,无论构图比例、动作造型到脸部神态、衣帽道具等,都雕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表现了这位民间雕刻家的非凡艺术悟性和高超技艺。
就在戏台的两侧,又是一幅木雕长卷(局部)。这幅作品的题材内容以从舞台人物走向小城市民的日常生活,说它是镇远的“清明上河图”一点也不为过。可以说,览遍全城木雕、砖雕、石雕,精品尽在青龙洞,而青龙洞的经典极品,又全集中在万寿宫。
砖墙艺术
一色的清水墙,高大牢靠,历经270余年仍丝毫显不出衰老破败的痕迹。就是这堵高墙,曾让多少人流连凭吊,叹为观止。《尔雅》说:“墙,谓之墉。”《广雅》曰:“墉,垣墙也。”《说文解字》:“垣,墙也,从土。”风流才子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界墙者,人我公私之畛域,家之外廓是也。”是说围墙是住宅庭院大小的边界,是私人空间的屏障,是居住者安全的保证。
不同的文化追求与审美心理,就有不一样的围墙,江西人把产自家乡的徽派建筑移至镇远,就很快成了镇远建筑风格的主题符号。围墙又叫马头墙、封大墙。江西人在墙之脊、墙之角以砖砌出几个凸出层面,然后在出檐上盖瓦,再以砖瓦压脊,然后在角上饰以各种形式的翘角飞檐,于是,一堵平板砖墙就变得灵动起来、飘逸起来。同时,在墙上开窗、开门,并在窗、门上作翘檐门罩,这堵砖墙就变得富有立体感。这就是江西人的砖墙艺术。
舞阳河
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不敢俯睨千丈渊,昂头但见山插天。……
这是清代鸦片战争中的抗英主帅、民族英雄林则徐取道舞水去云南赴职,经过镇远时所看到的舞阳河峡谷的惊险场景。在他记忆中,当年著名理学家王明阳贬谪贵州龙场,走的也是这条道。林先生当时可能不会想到,一百多年后,这条曾让他魂飞胆破的舞阳河已开发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其实,镇远历史上之所以感重湘黔境,关键就是这条沟通东西南北交通孔道的舞阳河。扼雄关而镇大西南,大有一水锁国之势。舞阳河源出翁安县金凤山,经黄平、施秉、镇远、青溪、玉屏、新晃、芷江、怀化、黔阳入沅江,全长700公里,流经镇远93.66公里,而最瑰丽的山水风景集中在镇远境内。舞阳河风景区包括铁溪、高过河等十大风景区。这些景区各有特点,舞阳河雍容大气,重在平湖畅游,让你饱览沿岸壮美的自然风光;铁溪河神秘莫测,重在人文休闲度假;高过河则是一条大荒未凿的原始森林峡谷,适宜漂流探险。……
山魂水魄
一座大坝,斩断了狂荡不羁的孽龙,温柔如缎的湖水埋葬了昔日绝望的呐喊。那个痴情的村姑倚在天门盼夫归的单瘦身影已随云烟去,峡谷里回响不绝的原是来自山外花男绿女的浪漫抒情。山之魂,留在了峭壁,那是林则徐,是王阳明,是从东方开来的征人将军,是从缅泰走来的商人使臣;水之魄,埋在了湖底,那是撞礁的船工,是双肩流血的纤夫,是风浪席卷的老妪稚童……
往事如烟,涛声止息。只有那幅刻在河岸伏波庙的对联仍不时撞击着人们的心胸:
“到岸猛回头,听舞阳河第一滩声,浪与篙争,好仗神威资利济;
顺流须努力,看黔国万重山水,风随舵转,全凭忠信涉江河。”
舞阳河泛舟
乔羽
也曾舞阳泛轻舟,青山妩媚人温柔。
照影时见风摆尾,临波又是龙抬头。
即有怨女忘夫婿,岂无征人思归舟。
难言桂林甲天下,权将三峡作同俦。
铁溪龙池
铁溪又名铁山溪,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十大景区之一,位于镇远县城北面4—14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游览线路全长12公里。整个铁溪景区分别由甘溪、马路河、龙池、龙塘河、翁仲河五个地段组成。铁溪气候宜人,峡谷幽深,河床狭窄,溪水湍急,岸壁陡峭,茂林覆盖,巨石、浅滩、溶洞星罗棋布,尤“龙池”名闻遐迩。是具有娱乐、疗养、田园风光、农家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达官显贵、名人雅士、学者和专家为之寻幽觅胜,吟诗记游。明弘治二年(1489)思南知府祁顺在《铁溪游记》写道:“镇远多佳山水,其去廊而近者,铁溪为甚,士大夫南迁多游焉,或不得游而恨者矣!”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也被铁溪一带的苗民风俗和自然风光所吸引,将“铁溪龙神嫁妹”的故事编入到《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中。
《儒林外史》标志大门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传》中,言之凿凿的记载发生在镇远和镇远铁溪龙潭的关于龙王嫁妹的故事,从此,铁溪之名就一直在文化人中广为传播。
龙池
这就是吴敬梓笔下的那个龙王的住处——龙潭。这潭中水,有一种浅蓝色的宁静,就像一只巨大的眼球盯着世界,让人恐怖生畏。相传龙王的妹妹长得很丑,出嫁时怕被人看见,就传话要镇远人关门闭窗,不许张望,若谁偷看让龙妹看见了,就有恶风暴雨,平地水涨三尺,镇远就要遭大难了……
没有人探究这个潭到底有多深。镇远多古谜,也许,这龙宫之谜永远也不会被破解的。
镇远歌舞地
很久之前,镇远还是苗家、侗族人的天堂,男子计口而耕,女子度身而织,上山狩猎,下河捕鱼,足不出户,与世无争,悠哉游哉,自得其乐。他们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创造了自己的国家,建起了镇远古城,并且,美丽的山水赐予了这支民族能歌善舞的天赋,被外人称为苗家歌舞地。那个世外桃源,就是古老的罗施国(夜郎国。)很久很久以后,外族打进来了,镇远成了各种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争夺焦点,战云沉沉地压在舞阳河峡谷,也压在苗、侗人的心上。是那个血色的日子,元明帝国的铁蹄踏碎了天堂的宁静,弱势的苗侗百姓惨遭灭族之灾,他们只好逃奔高山大岭。一千年过去了,如今镇远的老先民究竟住在何方?
让我们问问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树,它会告诉你,这里,就是黔东南最负盛名的侗寨——报京大寨,侗族人的家园。
“三月三”讨葱节(情人节)
西方有情人节,我们镇远也有,在报京大寨的“讨葱节”,就是少男少女求偶谈情的情人节。
三月初一至初二,姑娘们结伴到田边、沟里、河中捞鱼虾,捞到的鱼虾放在野地里煮吃,边吃边唱歌。男青年们也结伴来到姑娘们野餐的地方,和姑娘们对歌,讨装着鱼虾笆蒌作纪念。姑娘们高兴地邀请他们共进野餐,并将笆蒌送给他们。
初三这天,整个寨子沉浸在喜庆的节日里。清晨,姑娘们提着细篾篮子到自家园里扯回连蔸的葱蒜。母亲和嫂子们在家一边烧水给姑娘梳洗,一边做早饭。老头子们身着团花绸缎长袍,哥兄老弟则准备芦笙、铁炮、糯米、烧酒。午时三刻,寨中芦笙堂响起三声铁炮,远方客人陆续进寨来了。寨口有老人们组成的迎客队伍,左右两侧是青年小伙组成的芦笙队奏乐。客人进入寨口,都要喝一口姑娘或长者手中的牛角米酒,称拦路酒。姑娘们身着盛装,头戴银饰花,胸挂银项链,手戴银手镯,腰系花围腰,脚穿绣花鞋,组成仪仗队,欢迎四方贵客参加他们的讨葱节。讨葱节又叫播种节,播下田里山地的种子,也播下爱情的种子。
在这里,你会得到好客的侗家人热情接待。每年 “三月三”到此相聚者,多达数千上万。报幕人说:满山春花要让大家采摘,甜蜜的爱情之酒要让大家分享。
心中有乐吹芦笙,红白喜事吹芦笙,唱歌跳舞吹芦笙。芦笙系着侗族人的几多欢乐几多情。
盛装侗女开始入场了。或者说,她们每个人心中都揣着一个甜甜的秘密。
母亲、嫂子们在洗葱。这样的节日,她们记不清过了多少回了。年年有个“三月三”,年年有个希望的梦。
烤鱼
“三月三”野外野火烤田鱼,恐怕是这个寨子独有的烧烤文化了。而把烤焦了的鱼又放到一口大锅里熬煮,还丢一些酸菜野葱煮成一锅野鱼汤,让全寨人喝,那才让人大开胃口呢!
讨葱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这一排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与那一队穿着帅气的男子今日相会在池塘边。等得心焦的男子们一边向对方煽情,一边瞪着眼睛寻找意中人。手提葱篮的女子显得几分腼腆,却禁不住偷着看对面她心中的“白马王子”。
装模作样、你推我搡的男子终于向女子们讨葱了。当女子把葱篮挂在那个男子脖子上时,一个甜蜜蜜的故事就要开始了。
尚寨——有支吹唢呐的民族
从镇远城往西走,到了高过河风景区,那里有个吹唢呐的土家族乡,叫尚寨。离城不过48公里。
没有人说得清这支土家人何对唢呐情有独钟,全寨上下,无分老少,不拘性别,人人喜爱唢呐,个个擅长唢呐。平日茶余饭后,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随手拈来,张口就吹。所吹曲调,或为祖传老调,或为时尚新歌,或为自由瞎编,信口胡吹,自成曲调,有板有眼,悦耳动听。它们吹乐事,吹喜事,吹葬事,或哀怨,或悲伤,或愤懑,或欢乐。唢呐有长有短,有大有小。长管唢呐两人抬,唢呐口径三尺宽!满寨唢呐声,不愧唢呐乡。
还有个天下无二的唢呐节。
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寨子,怎不值得一欢?
穿金戴银的民族
在中国数十个少数民族中,苗族是最典型的银饰民族。相传,当苗族先祖蚩尤发明冶炼术来制作劳动工具与兵器时,苗族银饰就产生了。从银饰佩戴形式来看,分为头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脚饰、手饰等不同部位饰品,可以说一身都是银。苗族银饰主要是手工制作,一般是白银,间有白铜、白铁、铝等材料。银饰制作,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一种银饰文化,它是财富与尊贵的显示,亦是一种民族标志,民族精神的体现。
到了镇远,金堡乡爱和大寨是不能不去的。这里古树环绕,青山绿水,风景宜人。居住着600余户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苗族同胞。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无论男女老少,都身着由自己亲人亲手纺织、印染、裁剪、织绣缝制的节日盛装,汇集在寨子中心,或赛歌,或赛马,或歌舞,或饮酒对歌,或走亲访友,共同喜庆他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吃新节”。所谓“吃新”,其实就是用正怀胎的秧苞表示个意思,因为此时稻子尚在孕育阶段,离吃“新米”还远着呢。稿腰、贵度等地苗族都有这个节日。“吃新节”,是一种稻作农业崇拜,表现了苗人对新生活的美好追求。
镇远的节日
镇远,曾经是罗施古国的中心地区,这里生活着苗、侗、仡佬、彝等少数民族。从元、明时期,汉人以军屯模式大量往大西南集结,镇远便逐步成了汉文化的中心地。而外籍商人携来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弱势的少数民族只有躲进深山大谷的份了,于是意外地保存了一批古老的民族文化。文化的表现是多层面的,其中最能吸引世界眼球的是多种多样的民族节日和民俗风情。比如报京侗寨的“活路节”、各族同乐的元宵节、各族同源的春社节、涌该苗族的讨树秧节、报京侗寨的播种节、移腰苗族的爬坡节、端午龙船节、苗族吃新节、苗族灭鼠节、尚寨唢呐节等。还有苗族飞歌、芦笋舞、踩鼓舞、板凳舞、以及侗、苗、土的伴嫁歌等。吴敬梓曾在《儒林外史》中盛赞镇远这是“歌舞地”。这种习俗到了今天,更以鲜明的姿态走出乡村,进入城市。
镇远,因此成了吸引全世界的节日城市。
把济公和尚与民间蚌壳精组合在一起,色彩对比异常鲜明,表演滑稽而有趣。
元宵舞龙舞遍中华大地的龙舞,镇远人只有他们的舞技与内容。
军傩遗风
镇远的元宵灯会被称为镇远人的狂欢节。这种以杨门女将为题材的灯饰人物,其实源出明代卫所的军傩。我国自宋以来,军队中盛行军傩,以鼓舞士气。作为明代卫城,镇远的军傩正是大明军远征大西南的产物。数百年来,镇远军家后裔一直将这种艺术视为永久保留节目,常演常新,百看不厌。这里,不排除炫耀先祖军家文治武功的威风与影响。
镇远精神
在当今时代,一个体育赛事,一个文艺演出,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精神风貌和文化水准的两张名片。镇远的大型文化活动一般集中在元宵灯会和龙舟节。这些日子,县内各民族文艺队伍云集古城,以大地作舞台,各展绝技。镇远人和来自国内外的看客游人,往往被这种情绪所煽动,于是也跟着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有人说:平常看似含蓄、平静的镇远人,也有狂欢狂乐的日子。图为万人观看文艺队伍大游行。
这就是镇远精神。
镇远龙舟戏
镇远有一河好水,有水的地方才有龙舟。
明嘉靖《贵州通志》载:“镇远府临舞阳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制造龙舟,绘画首尾,集成搬演剧戏……。”清乾隆《镇远府志》亦载:“端阳日作龙舟戏,结彩两岸,欢者如堵,以祈岁穗。”镇远划龙船,不称“龙舟赛”,而称“龙船戏”。在历史上镇远划龙船,无胜负之分,只有先后之别。它即具有祭祈性,又具有娱乐性。而且,奇怪的是,镇远龙舟好像不是祭屈原的,只是为了“以祈岁穗”——祈求五谷丰登。这与下游处层州“人划龙舟祭屈原,我划龙船祭槃瓠的习俗”说不定有些什么关系呢。
龙舟制作艺术
中国是龙舟的故乡,其制作工艺五花八门。从上山选树、砍树、盘树到上码开锯,全都是秘密行动,焚香、化纸、敬鲁班、祭山神、祭水神,一部复杂的傩文化的祭祀流程。龙舟最出彩的是龙头,往往不惜工时精雕细刻,古时甚至请县太爷点睛;而龙尾则关系龙舟速度,这里有其流体力学的原理。然后彩绘,搁岩洞(或专设长廊)备用。
一江欢腾,一江歌舞。水上舞龙,恐怕是镇远人的发明。
站着划龙舟的民族
在国内外端阳龙舟赛事中,无一不是为了锦标赛而拼死相博。镇远的龙舟似乎太文雅一点了。而举世罕见的是施洞苗族划的独木龙舟,而且,不是坐着划,是站着划!你看这些戴斗篷的汉子(有人还叼着一支烟),不慌不忙,不紧不慢,这哪里是竞渡,正所谓:左一桨划的是人世风情,右一桨划的是生活艺术。
画桨争雄
鸣锣急响在船头,画桨争行较劣优。
——明代·镇远龙舟诗
镇远之夜
无论怎样热烈聒噪的树林,或是怎样攘争吵闹的人世,只有到了夜幕严严实实地降临到大地上的每个角落,山林就静了,人世也静了,骚动与旅游大潮的镇远也疲惫地沉沉入梦……
此刻,街上的灯光只是例行公事地亮着,偶尔一两个人蹒跚走过,一两部车匆匆驰过。从窄窄的巷道里,倏忽传来舞阳河的浪花惊跳声——那定是黑暗中鱼儿被梦中的传说吓着了。蓦然抬头,中河山之顶文笔塔夸张的灯光让它变成了一柱火光。有人羡慕南京路的不夜之城,向往曼哈顿日夜颠倒的醉生梦死,殊不知把黑夜当白日的作派,打乱了自然的平衡,它让这个世界永远处于不安份状态。镇远人习惯了这种宁静,他们懂得向大自然感恩……
夜幕下,让树林变得空灵,让人世变得温存。丢下一天的烦恼,在梦境中享受人世平等。树林睡了。舞阳河睡了。镇远人睡了。整个世界都睡了。
睡觉中的镇远真美。睡觉中的世界真美……
游客
有图更吸引人
2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