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博客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人物作家

莫言 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2010-08-17 10:15:35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

莫言 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二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参军,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莫言文集》五卷,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酒国》、《红树林》、《檀香刑》,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牛》,短篇《拇指铐》等。1997年转业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是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金发婴儿》、《爆炸》、《欢乐》、《红蝗》、《筑路》、《雨中的河》、《流水》、《弃婴》、《猫事荟萃》、《玫瑰玫瑰香气扑鼻》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不少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由于童年大部份时间在农村度过,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小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也成为他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写一个人的“变身”,以华丽的语言带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国》则以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绘划出一个盛产名酒地方的故事。《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

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丰富的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链接:推荐莫言的理由

 

其实诺贝尔奖并不取决中国评论界的声音,主要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汉学家,以及国际图书市场对中国文学翻译。近年来传说很多,原来说是北岛,后来又传李锐,近来又说杨炼。如果杨炼得诺奖,那中国有一大片的诗人生气,至少有二人要气死,这就不说了。按大江健三朗的说法,莫言早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其实,在我看来,与莫言齐名的中国作家就是贾平凹了,贾平凹是一个大作家,且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与莫言旗鼓相当。要说典型的本土或汉语言特色,贾首届一指。但贾平凹在国外的名声不如莫言大,贾平凹的小说有非常好的细节和局部处理,微妙处尽见高明。贾平凹的小说语言看似平常,洗炼而有韵致,但翻译成英语可能味道全无。贾的故事变成洋文也显得老套,如果失去语言的支持,贾的小说讲述的那些故事可能不会令洋人动心。另外,贾的小说格局略显小气,过分迷恋中国古籍文化,对美文的痴迷,有时骗了别人,也会经常诓了自己。贾应该有更为独特而深刻的气象,这还需要小说中有大势。

我以为二人小说不分高下,只是特色各异。如果只能推荐一人,那我就推荐莫言。至少他实际是否是更大可能获奖我且不论,我只专注于其作品本身具有的诺奖的含量。

莫言的小说更有劲道,他携带的是远程核弹头,杀伤力更大。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人性的怪异、历史的异化、民族认同……等等,莫言的小说可以找到当代国际学界最热门的所有的主题,既是现代性的表达,又充满后现代的蛊惑人心的意味。20年过去了,莫言的写作依然旺盛,笔力狂放,就说是随心所欲,我行我素也不为过。那些语词、情感、戏谑、快乐,就象他家乡的红高粱一样,始终那么茂盛!多年来,我们一直困扰于中国本土的汉语写作如何与世界接轨,如何是与世界一流大师的作品比肩,中间横亘着一道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门槛,就把本土写作挡在现实主义的藩篱之内憋死。当年的“寻根文学”也曾经学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试图在回归传统与现代主义之间找到一种结合,但结果还是画虎不成。直到21世纪初以来,中国作家突然找到一条道路,那就是本土写作可以跨进后现代的门槛。笔者决无唯后现代马首是瞻的意思,而是说,全部文学艺术的经验发展至今,中国作家是否可以在更加多元的艺术表达层次上来把握人类的生存经验,这无疑是艺术创新的标志。莫言近年的几部作品,《丰乳肥臀》《檀香刑》,再到近期的《生死疲劳》,显示出艺术上完全不同的气象,那就是在主体意向非常充分的视角下去展现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中国文学真正的艺术冲刺,还是发生在关于乡土中国叙事上,这就是我们被注定的文学命运。

莫言最近的作品《生死疲劳》的价值还未被充分认可,我还是从这部作品中看到莫言依然旺盛的创造力,他驾驭叙事的那种自由和力量。莫言叙述比以往作品都更为自由,无拘无束;对乡土中国历史的书写采取了全部戏谑化的表达,那种黑色幽默渗到骨子里,在欢笑嘻闹中悲从中来。这部作品描写了中国乡村自土改解放以来到改革开放的半个世纪的历史,革命与变迁、历史与暴力、理想与衰败都被整合在一起,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全部叙事则是通过一个地主投胎为动物驴、牛、猪、狗来表现。这是一个变形记的故事,卡夫卡的形而上的变形记,在这里被改变为一种历史的变形记,一个阶级的变形记,人在历史中的变形记。在这个意义,莫言把卡夫卡中国本土化了,并超越了卡夫卡。

莫言当然也有不少毛病,他有时太没有节制,虽然笔法放荡和狂怪是他的优势,但有时过头了就显得油滑和粗糙。象他这样的大作家应该适当考虑节制的问题。有所不为才能有更大作为。另外,莫言的思想也嫌单一,他太依赖他的乡土经验和记忆,以及他的才气。他的小说本身是反智性的,这无可厚非;但他应该有更强大的智性才能反得彻底,并反出他的自己的思想力量。

关键词:莫言中国新一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