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在叶子上刻写贝叶经。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李商隐诗中吟咏贝叶经的名句。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到西天取得的真经, 是几大箱像竹子片刻写的经书,其实这就是“贝叶经”给现代人的最早概念。而电影《孔雀公主》的故事,也是出自贝叶经。
然而,傣文贝叶经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老人能刻,面临着传承困境。
讲故事的傣文贝叶经
被誉为“运载傣族历史文化的神舟”的贝叶经,是刻写在贝多罗 (梵文Pattra)树叶上的佛教经文,最早起源于印度。公元七世纪前后随南传小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再经缅甸、泰国传入我国云南省西南边疆地区的。据调查,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一带发现的傣文贝叶经约有四五千卷,目前已收集到大部分,其中登记造册的有2000余卷。除傣文贝叶经外,还在上述地区发现了用老挝文、缅甸文、泰国文、僧迦罗文刻写的贝叶经。
傣文贝叶经中已译成汉文的文章或专著已达1300多篇(部)。此外,傣文贝叶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些论文和介绍性的文章已陆续问世。最近几年,根据贝叶经的内容,文艺界还创作出不少有新意的艺术作品,如大型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兰嘎西贺》;大型音乐诗剧《泼水节》等。贝叶经中的许多内容,还成为美术绘画创作的素材,许多作品因其独特的风格而在国内外获奖。傣文贝叶经文化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遭遇传艺尴尬
佛教徒们用贝叶书写佛教经典和画佛像。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贝叶经,是用“斋杂”和“瓦都”两种文字写的,有的是用针刺的。它是研究古代西藏文化、语言文字、佛教、宗教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原始资料。
在西双版纳,会刻写贝叶经,念诵贝叶经的艺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老人,而他们多是学过小乘佛教,其中就要学贝叶经刻写,曾经出家的人,但还俗后能坚持制作贝叶经的人就少之又少。
住在傣族园的波儿坎,今年73岁,从9岁就学贝叶经,年轻时做了多年和尚修行,做到佛爷,如今天天都在刻写贝叶经。要传承贝叶经,波儿坎主动教年轻人学,由于制作贝叶经工序复杂、费时,经济效益低,年轻人没有耐心不愿意学习,会刻制贝叶经的艺人越来越少。年轻人觉得刻贝叶经太麻烦,都不愿学,就连波儿坎的儿子也不愿学。波儿坎说:“我最担心的是贝叶经技艺的失传,如今只有少数的老人在做了。”
10月15日,波儿坎将在本届“民博会”上展示贝叶经制作的部分工序。他说,“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贝叶经,有人愿意学我都可以教。”
值得欣慰的是,西双版纳文产办把贝叶经的传承当做大事来抓,他们准备通过西双版纳技术学院开设贝叶经专业课程,弘扬传承贝叶经,让学生学习贝叶经制作工艺。
此外,贝叶经还被选入了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也已经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使贝叶经文化这一宝藏得以保存下来。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