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好长的丝绸路,好高好高的胡杨树,好远好远的莫高窟,好靓好靓的柴达木……”这是铁源刚刚为《西部之恋》谱写的曲子,让我们听得牵肠挂肚。这种感受让我们不难理解20年前那首令亿万军民都为之心动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我们的话题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人生历程
1984年4月,铁源与北京军区词作家石祥、总政歌舞团作曲家徐锡宜等同志到驻河北省的一支英雄部队体验生活和创作。一次,在“连队战士喜欢什么歌曲”座谈会上,一名干部要求写“妻子赞歌”。经了解才知道,他妻子在家既要照顾好年迈的双亲,抚养教育孩子,还要种好责任田,更无怨无悔地支持丈夫安心部队工作。此时,一个亮闪闪的形象鲜明地在铁源的脑海中浮现了。再加上受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连长梁三喜和妻子玉秀之间纯真、高尚的爱情事迹的感染,耳边忽地闪进一曲委婉、深情的沂蒙山小调。前方的一切离不开后方的支援,军人的牺牲里也包含着人民的牺牲。就这样,两天时间歌曲的初稿便一挥而就。后经与合作者徐锡宜修改、润色,一首完整的《十五的月亮》的曲子作成了。评论
一位评论家这样评论道:铁源是在与青年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的同行同伍中,才能真正了解和亲身感受到他们的所需、所求、所想、所好。据此,他才找准了现实生活的出发点,掌握了时代精神的核心点,击出了群众感情的共鸣点。[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