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外地游客说,贵州山美水美,来此一游,很希望买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带走作纪念,但常常令人失望:贵阳街头出售贵州民间工艺品的店铺很少,好不容易找到那么几家,价格又太贵;而旅游区的工艺品摊点要么品种单一,要么与其他城市的工艺品雷同。贵州的民间工艺品都在哪里呢?
■落寞的市场
在花溪青岩古镇,随着逐年增多的游客,这里经营旅游商品的店铺越来越多,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经营食品的店铺较有本地特色,生意也不错,而一家家经营工艺品的店铺,其货品虽然看上去琳琅满目,但一路逛去就会发现它们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本地特色:大多是全国各地都可见到的珍珠项链、绸伞、纸扇、玉制品、木制玩具,还有来自云南、广西、江西等地的陶艺、草编、紫砂壶等工艺品。也有两三家经营贵州民间工艺品的店铺,但对于大多数只希望买点小纪念品的游客,这些店铺的工艺品无论价格还是“面孔”都似乎缺少了一定的亲和力。
黄果树瀑布旅游区,一家家工艺品摊点几乎都挂着蜡染、扎染布料制作的服装等系列产品,本来兴致很高的一些游客逛了几家之后就失去了兴趣:“虽然这些工艺品产自本地,但它们的图案花色大都相似,缺乏这一方的文化特征,与我们在云南、广西等地看到的没有太大区别。”
位于北京路的几家专营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商店已经营了多年,其货品质量、品位等方面的优越让人对它们爱不释手,但昂贵的价格决定了它们无法大众化。
■民间工艺品路在何方
导致工艺品市场平淡的原因是我们缺少有特色的产品吗?答案是否定的。
近年来,我省的民间艺人及他们的作品在国内最权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精品展等大赛中连连获得金银奖,浓郁的民族风情使我们的民族民间工艺品显得与众不同,所到之处总是赢得一片喝彩。
在凯里市中心的一条仿古街上,每到双休日,当地的苗族群众纷纷带着自己手工制作的银饰、绣片等手工艺品来到这里,几百米的街道上摆满了摊位,这些原汁原味、价格合理的手工艺品吸引了游客及来自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的商户,让买卖双方都满意而归。
记者曾在花溪、修文等地的苗族山寨采访,那些精美的刺绣、挑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许因为没有处在旅游区,心灵手巧的苗族妇女们很少有人想到将自己的绣品推向市场。
在具有“中国傩雕第一村”的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该村以傩雕为主的木雕以其古朴神秘及独有的魅力开始被人了解与欣赏,傩雕艺术品被人们争相购买,被博物馆收藏,还远销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据介绍,如今,1700多人的周官村,就有近300人从事木雕产业。近年来,该村木雕工艺品年产18万件(套),年销售额达数百万元。但周官村一些木雕艺人却认为,他们的木雕工艺品在市场上已不如当年风光:“我们的木雕艺术品在目前的发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盲目跟风、盲目生产,而且多数木雕都采取的是作坊式的生产,有些产品制作粗糙,影响了安顺木雕的声誉。还有,很多经纪人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盲目去闯市场,常常采取降价处理的方法销售木雕,使得原本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工艺品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价值。种种问题影响了木雕艺术品市场的开拓。”
还有一些令人尴尬的现象是,明明是“贵州造”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却被“移花接木”成了外地的产品。
省工艺美术协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讲述了这么一件事:过去,我省大方的薄胎漆器堪与福建的同类产品相媲美,但由于市场意识的淡薄,近年来,一些经营薄胎漆器的福建人将大方的薄胎漆器半成品收购加工后,打上了“福建产”的标签,在市场上销路通畅。这位负责人认为,对自身的产品缺乏认识与宣传,导致了我省资源的流失。
刚从昆明出差归来的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昆明一些出售工艺品的店铺里看到了出自我省黔东南的苗族银饰、绣品等,品种比贵阳的店铺里所出售的要丰富得多,而且价格也更便宜,很受当地人及游客的欢迎。“我们有这样优越的先天条件,却没有好好地开发利用它们的市场价值,真是太可惜了。”章女士充满遗憾地说。
■市场之路如何走
最近,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在贵阳成立,在成立大会上,来自全省的会员们对我省工艺美术的现状及发展作了分析和建议,其中,民间工艺品如何在艺术与市场之间寻找结合点,成了会员们关注的焦点。
该协会的一些专家认为,近年来,我省民间工艺品虽然有了一定声誉,一部分民间艺术品在市场运作中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随着人们认识的改变,一些民间手工艺品也在尝试走市场化道路,让产品走出了大山。但其整个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相比,前行脚步仍显迟缓。
目前,我省部分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处于原发状态和个人作坊的水平上,很难扩大生产规模,只能低水平运作,有的工艺简单粗糙,缺少强有力的竞争实力;由于观念认识不足、地域限制等,我省很多精美的民间艺术品成了“自我欣赏”的作品,而一些民间手工艺品在与市场对接的环节上,由于信息闭塞,加之缺乏参照系统,无法准确定位价格,好产品却卖不上好价钱;民间工艺品从业者较为缺乏品牌意识,虽然也有厂家想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但是由于力量薄弱,困难重重。
该协会一位负责人说,我省民间工艺品有着良好的先天条件——产品有特色,手艺人很多。打造我省民间工艺品的品牌,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首先,有关部门要确定品牌战略,加大扶持力度,把民间工艺品纳入发展规划;其次,企业应该提高营销能力,增强对外竞争能力;另外,民间工艺品应该加强宣传,吸收人才资源,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中去。
协会副会长、经营民间工艺品多年的郜凯认为,民间工艺品应在艺术与市场之间找到结合点,一方面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但另一方面,应保留自己的特色,然后才能求发展。
■空间广阔 任重道远
如今,社会的繁荣使寻找个性化的人生成为可能,也因此为手工艺品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曾经看过一则报道,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作为妇女装饰品的香包因其手工艺精致和开发商独具的销售眼光和销售渠道,竟然创造几个亿的利润。由此可见,手工艺品的前景广阔,而具有深厚文化积淀与独特浓郁民族风情的贵州民间工艺品更是大有希望。
近年来,我省的许多大型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了我们的绚丽文化,像“多彩贵州”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了贵州的魅力,而去年的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活动,让包括民间工艺品在内的旅游商品得到了发掘和展示,扩大了它们的影响力。
民间工艺品产业的发展,也引起了各地方有关部门的关注。像周官村傩雕协会的成立,其目的就在于打造品牌,使当地木雕艺术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该协会的负责人说,协会还将为当地木雕业提供信息服务,以文化为支撑积极引导,为其搭建发展平台。今后,将对傩雕工艺品进行统一商标、统一规格、统一定价,努力把周官村发展成为全省的傩雕工艺品和旅游产品生产制造基地。
社会各方的努力让人欣慰,也许,这条求发展的路今后并不好走,但我们相信这些宝贵的资源总有一天会完全放射出它们的光彩。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