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缸街的传说

2010-03-09 09:57:35 作者:56china 来源:白仲和 搜集整理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每年到正月十六这一天,在元江洼垤乡与龙潭乡相接壤的龙马山上就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一天,新平、峨山、石屏、红河等邻县的彝族男女青年们,身着漂亮的服装,拿着黑红相间的漆器烟盒,背着装饰靓丽的三弦、唢呐和笛子来到龙马山上,来赶一年只赶一次的石缸街。他们在山上唱歌跳舞,从太阳升起一直乐到月亮出。

在我们云南,各地的集市都以十二生肖的属物来确定当地的集市期,为什么唯独元江这个石缸街,却以每年正月十六这天赶集市,不属鸡不属狗,并且一年之中只赶那么一天的集市。

龙马山位于元江和石屏两县的交界处,是往来于滇东南的一条茶马古道,不论从元江到石屏或者由石屏到元江,行商、马帮都要经过这座干枯荒凉的龙马山上。

由于龙马山山势陡峭,箐深万丈,大路崎岖难行,并且山上找不到一口水喝,常有行人因中暑而命丧龙马山上。因此,过往的行商和赶马哥们常常把龙马山比喻成“鬼门关”。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龙马山上来了一个名叫俚依的彝族姑娘。俚依来到龙马山上以后,早出晚归,她每天早上到很远的山箐里背回来一背箐水以后,不是上山割草、砍木料,就是挖土筑墙。不多久,俚依既然只身一人在紧靠路边的一棵大香面树旁盖起了一间宽敞明亮的土掌房。

自从俚依在龙马山上安家落户以后,过往的行商和赶马哥们在也不用紧走慢赶地翻越曾经被他们形容为“鬼门关”的龙马山了。他们他们来到山顶上,口渴了,喝一口俚依姑娘背来的山箐水解解渴;谁想抽烟了,俚依姑娘早已做了几个竹烟筒放在香面树下;如果遇上天阴下雨或身体不舒服,他们可以在俚依姑娘盖的土掌房里过上一夜。昔日的“鬼门关”,变成了行善和赶马哥们的安乐窝了。

有一天下午,俚依姑娘从山上背柴回来,突然看见一个穿着褴褛的老人躺在香面树下的一块石头上。俚依姑娘放好柴,走到老人跟前一看,只见他双眼紧闭,口吐白沫,脸色铁青,全身发抖,看上去病得很厉害。

俚依急忙将那老人扶进屋里,为他揲背刮痧。不一会儿,那老人慢慢地苏醒过来,看上去他的气色也好了许多。俚依关切地问那老人道:“阿普,你从那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那老人回答说:“尼勒呀,阿普我没有家,没有子女,每天走村窜寨,以讨饭度日,今天在这里,明天不知要到哪个寨子讨饭,要去哪里我也说不清。”

俚依听了老人的话,便对老人说:“阿普,你既然没有家,身体也不好,你就把这里当做你的家吧,虽然这里的日子艰辛,总比你四处漂泊要好一些。而且,这里每天有不少过往的行人,你可以跟他们说说话,你不会觉得孤独的。”

那老人感激地说:“尼勒呀,阿普我知道你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你要是愿意收留我这个无家可归的老人,我就十分感谢你了,只是会给你添许多麻烦。”

正当俚依和那个老人在屋里说话之际,一对马帮又在俚依的家门口。一个马锅头手里拿着一块盐砣和一小袋白米给俚依,说:“俚依姑娘,我们几个赶马哥今晚就可以到家了,剩下一点米和盐巴留给你用吧。往后如果需要我们几个赶马哥帮忙的话,就说一声。”那个赶马哥走到门外,又回头望了一眼那个瘦削如柴的老人,然后,便头也不回地和那几个赶马哥赶着他们的马帮下山去了。

那个老人听着马帮的铜铃声渐渐消失了,脸上顿时闪现出一丝使人难于捉摸的笑容。

老人问俚依道:“尼勒呀尼勒,你长得脸如石榴花,肉色白生生,年纪轻轻的,怎么会独自一人来这荒山野岭上居住呢?”

俚依告诉老人说:“阿普呀,我原先没有想过要在这里居住下来。我有一个未婚夫在四五年前就离开家乡、离开我到九龙江那边去做生意了。自从他离开家乡以后,我每天扳着指头记日子,可是指头扳了一遍又一遍,总不见他回来;自从他离开我以后,我每天从山上捡回来一个漂亮的石子放在窗台上,可是,小石子堆了一堆又一堆,可是总不见他的身影。

于是,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和乡亲,独自想到九龙江去寻找我的未婚夫。可我意想不到的是,我来到龙马山上的那天中午,我感到又饥又渴,便坐在路边的一棵香面树下歇口气,然后吃了半块红薯靶粑,最后含一口水润润干涩的嗓子,正当我抬退欲往前走的时候。突然间,我乎听到了一声微弱的呼救声,我定了定神,抬眼朝四面看看,再侧耳细细辩听呼救的方向。

原来,龙马山虽说是东西两面山势陡峭。然而,山顶上仍然有山。其山如丘陵,远远望去,好象十几个同样大小的馒头摆放在桌子上,一座不高,一座不矮,在山上自然形成了一个谜宫,如果没有一个地形熟悉的人相伴随行,即使爬上了龙马山顶,也会在这谜宫般的山丘间迷失方向,找不到哪里是出口。

我一面慢悠悠地移动着脚步,一面侧耳在呼呼的风声中判别呼救声的方向。过了一会儿,我终于在一座离大路不远的山丘后面,找到了那个呼救的人。他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此刻,他坐在地上,上身无力地靠在一块石头上,双眼微闭,头无力地耷拉在右肩上,在他的旁边放着一担装有盐砣的谷蓝。

我想他可能中大黑痧病了,患了这种病的人,如果不尽快揲背刮痧,人很快就会断送生命。

我先拿自己用来纳鞋底的针,在他的指头处各扎一针,挤出乌黑的浓血,然后脱掉他的外衣,把食指和中指捂成钳状,用劲在那中年男子的前胸后背揲刮个遍。

这样折腾了一阵之后,那中年男子终于好起来了。临走时,他从担子里拿出一块盐砣给我说:“尼勒呀,今天要不是遇到你,大哥我今天可能要命葬龙马山了。大哥我没有什么好东西报达你,要是不嫌弆,就留一砣盐巴给你吧,人活在世上是少不了用盐的。虽然我再三推辞,最后还是收下了他送给我的盐砣。”

老人听了,似乎也很感动:“尼勒呀,是不是那个男人的遭遇让你改变了去寻找你未婚夫的念头。”

俚依回答说:“可以这样说吧,总之,我终于住下来了,目的是给行人提供一个方便的地方。”

“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可是……”那个老人话没说完,突然口吐白沫,倒在地上,一时不省人事了。俚依急忙放下手里的活计,伸双手欲将扶老人起来。

然而,俚依被眼前突然出现的情景惊呆了。

原来,倒在地上的老人一瞬间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彝族小伙子。他先揉揉双眼,然后再擦擦嘴角上的吐沫,敏捷地站立起来。俚依惊叫了一声,不由自主地朝门外跑去。

俚依的后脚还没迈出门槛,却被那小伙子扯了回去:“尼勒呀,你别跑,你要跑也跑不掉。我知道你是人间最善良的人,也是人间最漂亮的姑娘,虽然这样,但在天还没有亮眼前,我还是得把你吃掉。”

俚依是个聪明的人,她在心里暗暗琢磨起来:“眼前的这个人一忽儿是个老人,一忽儿又是个小伙子,可能是个有幻身术的怪物。如果我硬拼的话,我绝对不是他的对手,他会轻而易举地收拾了我。他既然是个怪物,人的智惠是能够战胜怪物的。”想到这里,俚依的心情顿时平静了许多:“伙子哥,我俩素来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吃我呢?”

那伙子回答说:“不满你说,尼勒,其实……我也不忍心吃掉你,可是我就……

俚依见他说话吞吞吐吐,有想说的话还没有说出来,就进一步探那伙子的话:“伙子哥,你想吃肉不要紧,猪圈养有猪,我去杀一头猪来,给你吃个饱吧。”

那伙子说:“要说吃肉,别说是吃猪肉牛肉,就是想吃龙肉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那你为什么不吃龙肉非要吃我的肉呢?”

“尼勒呀,看你都快要死的人了,告诉你也无妨。我是个修炼千年而成的虎精,每年都要吃一个漂亮姑娘的肉,今晚我要是不吃你,今年我就找不到姑娘吃了,那样我就还原成老虎了,再也享受不到人间的欢乐了。”

“你常常吃人,将来有一天你会被人杀了的。”

“没关系,他们杀不了我的。即使杀了我,只要不把我的骨肉烧成灰橵到山里去,我都能够活起来。”

俚依心里暗暗想道,眼前的这个人是个十分可怕的妖魔,如果不想法除掉这个妖魔,以后不知要害死多少无辜少女,便装着十分恭敬的样子说:“伙子哥既然有那么大的本事,在你吃我之前,能不能变一次虎给我看看,这样的话,我死也心甘情愿了。”

那伙子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便现出虎形给俚依看了一次。

“那好吧,”俚依说:“在你吃我之前,我要到我的房间里好好打扮一下,穿一套新衣服,这样,你吃我也是香喷喷的。”那伙子答应了俚依的要求,让她到房间去穿衣服。

此刻,月亮悄悄地从后山顶上升了起来。俚依在房间呆了半天,那伙子在堂屋里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快一点吧,再啰嗦一阵,天就要亮了。”俚依在房间里应道:“好吧,进来吧,我已经穿好衣服了。”

那伙子听见俚依叫他进来,早在外面等得干着急的伙子,迫不及待地推开房间的门,黑咕隆咚地跳了进去。

突然,只听见“啊呀”的一声惊叫声,那伙子已经掉进了一个深深的陷阱里去了。

“干什么!”随着那声“啊呀”的惊叫声,一个彪形大汉也冲了进来。俚依知道来者是今天下午送盐巴和米给她的那个赶马哥。俚依把刚才发生的经过一一告诉了那个赶马哥。

原来,俚依为了防备万一,在她盖房子的时候,就在自己住的房间里挖了一眼深深的陷阱,并在井底处埋了许多尖尖的竹桩,任何动物掉进去,都别想活着出来。

“赶马哥你不是回家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赶马哥回答说:“那个老人我见过,奇怪的是,那个老人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失踪一个姑娘。今天下午我又在你这里遇见了他,我怕你出什么意外事,我就转回来了,果真不出我的预料之外。”赶马哥又说:“把这口陷阱填了吧。”

俚依说:“不行,这个妖魔,你把他刴成肉快,他都会自然复活起来的。”

“那怎么办?”赶马哥问道。

俚依说:“快抱柴来,我们尽快将他的骨肉烧成粉末,然后又将他的骨肉粉末橵到山上去,以后,他再也不会复活了。”

第二天,俚依和那个赶马哥把那妖魔的骨肉粉末橵到山上去了。

那个赶马哥临走的时候对俚依说:“尼勒呀,山上怪事多,危险大,你就不要一个人住在山上了,还是回家去吧。”

俚依说:“赶马哥,你走吧。我要在这里挖一个塘子,给驼货的牛马饮水;我要在香面树下凿一口石缸,给过路的行人喝口水;我还要在这里盖几间土掌房,给过夜的赶马哥们住。”

就这样,山上的马樱花开了一次又一次;树上的布谷鸟飞来又飞去了。不知过了几年几月。俚依姑娘给牛马饮水用的塘子挖好了;俚依姑娘给过路的行人喝口水石缸凿好了;俚依姑娘给赶马哥们过夜住的土掌房盖好了。

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俚依姑娘不见了,在俚依姑娘常站的地方出现了一株枝叶茂盛的马樱花树。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勤劳勇敢的俚依姑娘,每到正月十六这一天,周围十里八乡的彝族青年,都自发底来到龙马山上唱歌跳舞,久而久之,形成了今天的石缸街。

 

流传地:洼垤、龙潭一带

上一篇: 丝绸的美丽传说

下一篇: “元江”一名的由来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