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草根文艺”如何生根

2010-01-17 22:10:31 作者:56china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的民间艺术团,在四川一直小有名气。全县有80多个民间艺术团,1500多名演员大多是当地农民,他们每年走乡串户,演出要超过15000场。不久前,当地有关部门决定,整合这些民间艺术团,组建全国首个农村演艺中心。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些“草根艺术团”能成为“正规军”吗?

    这是泸州市的德高艺术团在当地农村的一场演出,虽然舞台算不上绚丽,也没有什么明星大腕,但演员们精彩的演出依然博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而艺术团负责人张德高的小品表演,更是将欢乐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从舞台上下来后,张德高急忙卸妆,他和搭档还得赶到临近的另一个县进行演出。与张德高一样,近段时间,泸县不少民间演艺团体也是连轴转,特别是一些演员所表演的绝技绝活更是受到观众的欢迎。

    泸县民间艺术团的演员几乎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因此,张德高他们也经常戏称自己是“草根艺术团”。

    下乡演出时,这些“草根艺术团”的舞台灵活机动,既可以在田间地头,也可以在院落坝场。演员们的排练场也因陋就简,常常是一个小角落就可以解决问题。

    张德高和朱裕国都是在当地演艺圈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民间艺人,他们告诉记者,最初他们走乡串户演出,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当时表演的节目也非常简单。

    近些年,当地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差距逐步缩小,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也日益提高。市场的需要,让“草根艺术团”有了蓬勃发展的空间。目前,仅在泸县文体广电局备案的民间艺术团就有80多个。在当地,一般艺术团的成员只有十多人,大一点的也不过二十几人。他们每次演出的收费大约在3000元左右,而且需要连演两场。仅靠这些人手和费用,怎么能够保证一天两场演出呢?

    演员“一专多能”是泸县民间艺术团的行规,也是演员的立身之本。如此一来,减少了开支,增加了演员收入;同时,无形中压缩演出成本后,较低的价格也更容易让农村群众所接受,而随之而来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艺术团想尽了办法,避免被市场淘汰出局,但在这一过程中,一种不健康的苗头则在个别团队中显现,让人担忧。

    一次,艺人朱裕国在带队下乡演出时,一名观众向他提出的演出要求让朱裕国感到瞠目结舌。而事实上,随着民间演出团队的增多,泸县演出市场也确实出现过鱼龙混杂的情况,极个别团队甚至违法从事***等色情节目的演出。

    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有关部门加大对演出市场的巡查,发现一起打掉一起,彻底清除媚俗、低俗之风。但透过现象,当地有关部门和民间艺人们也觉察出,观众的需求是越发求新求变,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吹拉弹唱。那么,这些民间艺术团又该何去何从呢?

    据了解,泸县过去也有过川剧团、文工团等事业编制的专业文艺团体,但由于人员庞大、体制僵化、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最后都退出了舞台,而这样的情况在全国还比较普遍。因此,民间艺术团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为繁荣城乡文化生活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不少民间艺人大多是当地的农民,几乎没有人接受过专业的文艺的学习,他们所表演的歌舞、小品等节目,大多数是从电视文艺晚会上“克隆”过来的“山寨版”,因此,面对观众推陈出新的要求,很多人显得底气不足。

    今年6月,文化部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要加大资金、项目、场地、活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民营文艺演出团体的发展;深化改革,调整城乡演出市场不平衡的二元结构,建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和国有文艺院团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促进民营文艺演出团体繁荣发展。对于不少民间艺人而言,政策的支持又是他们发展的一次契机。

    这里是泸县文体广电局的会议室。今天正好没有演出任务,朱裕国和女儿、女婿在进行小品的排练,对他们进行指导的是县文化馆的老师。这些场地提供和业务指导都是常年免费的,因此,当地不少民间艺人都是这里的常客。

    为帮助民间艺人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提升演出水平,泸县有关部门还与四川师范大学达成协议,由政府出资对当地的民间艺术团演员进行培训;同时,通过政府搭桥,泸县民间艺术团也成为了四川省内一些艺术院校学生的实习基地。

    现在,不仅仅是在四川省境内,在云南、贵州、陕西、重庆等省市,都有泸县民间艺人活跃的身影。据泸县文体广电局统计,他们每年演出总计15000多场。泸县民间艺术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地一个文化品牌,但要将品牌转换为产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泸县的民间艺术团虽然多,但规模小,难以形成较大的经济效益。对此,通过泸县文体广电局的协调、组织,四川省龙城演艺中心正式成立,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由农民组成的演艺中心。80多个民间艺术团统一由演艺中心管理,签下合同,实行订单制。艺术团也可单独接受演出订单,不过各个演出规模的出场费是统一的,避免乱杀价扰乱农村演出市场。演艺中心所需要的运作资金,主要来自民营企业参股,通过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运作,提升演出水平,承接更大的商业订单,以期达到在丰富地方文化生活的同时,逐渐壮大当地文化产业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演艺中心已基本敲定了几笔过10万元的演出订单,并且与一些艺术院校达成了长期合作、培训协议。因为经常在一起排练、交流、合作,各个演出团体过去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被逐渐打破,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暗自较着劲,尝试推出一些原创性的节目。

    2006年,泸县民间艺人张德高凭借原创小品《耙耳朵》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他也是泸县上春晚的第一人。现在,张德高又将《耙耳朵》改成了几个版本,是每次演出的重头戏。“耙耳朵”在四川方言里是怕老婆的意思,在张德高看来,怕老婆也是一种美德。张德高告诉记者,其实“耙耳朵”只是一种生活形态的外在表现,他是想通过小品告诉观众,夫妻要互敬互爱,家庭要团结。《耙耳朵》之所以演出成功,是因为贴近生活。而他们每次下乡演出时,在节目的编排上也是做了精心的安排。

    泸县民间艺术团的演员大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因此,发生在农村的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都是他们创作、表演的素材。而他们所表演的一些小品,多是以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诚实守信为主题。那么,这种看似有些说教的节目,能否受到观众欢迎呢?

    这是张德高他们新创作的一个小品,说的是两个儿子不赡养老人最后被惩罚的故事。与张德高一样,为了让小品更吸引观众,演员们在表演时一律采用当地方言,还增加了不少语言和肢体上的幽默元素,让人笑过之后,留有一些思考。

    为了鼓励这些民间艺术团多出新节目、好节目,当地有关部门在业务上给予指导的同时,也给予民间艺人更多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泸县首届优秀文学艺术作品表彰会上,当地一些民间艺人就榜上有名。当地有关领导也表示,将从政策、业务、资金等方面,给予民间艺术团更多支持,让他们带给城乡百姓更多的欢乐。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城乡基层文化市场的生力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其它地区,像泸县这样的民间演艺团体还有很多。因此,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他们进一步加强引导,给予鼓励、扶持,创新工作机制,管理与服务并举,只有这样,才能让“草根艺术团”扎根农村,茁壮成长,活跃城乡。

上一篇: 十二木卡姆 维吾尔族音乐明珠

下一篇: 内蒙古杂技团将携精品剧目赴国外巡演两年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