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博客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人物工艺师

民间艺人:在热爱中守望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09-18 15:29:39 作者:中国民族文化网 来源:[标签: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民间艺人2008年12月15日
日本人很喜欢,政府有关部门如果能进一步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就好了。”陈波总是在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断地思考。当得知荷塘纱龙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李赞均、李衍源动情地说:“现在舞纱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在李衍源的影响下,他的五个儿子中有两个都留在篁湾传承了他的舞艺,另外三个儿子虽然在外地工作,但逢年过节回家时照样能舞龙。李赞均从舞30年未曾走错过一步,一直致力于荷塘纱龙的传承工作,成立了纱龙总会,在篁湾两所中、小学中广泛开展舞龙技艺的培训。正是因为有了李赞均、李衍源等人的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纱龙的表演队伍中来。荷塘纱龙总会目前有成员165人,其中艺术骨干28人,各中小学也增加了舞龙兴趣班,形成了荷塘纱龙年轻的生力军,形成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局面。“荷塘纱龙作为国家级的艺术,代表江门的文化,希望今后能有更广阔的平台,多些机会让荷塘纱龙走出去。”这是李赞均的心声。也有一些民间艺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表示出担忧。他们说:“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参与性小,精通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可能会失传,这种情况下,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发掘和保护,至少也要搜集到相关民间艺人的影像、文字等资料保存下来。”迎来又一个希望的春天在今年的华人嘉年华活动上,泮村花灯、泥鸡、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引来市民的欢呼。近年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江门市乡村民间艺术大汇演,新会鱼灯摄影展等活动一个接着一个,政府对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让民间艺人们备感欣慰,他们仿佛看到了民间艺术在江门侨乡的又一个春天。一些民间艺人曾经为新会鱼灯担心。新会鱼灯历史悠久,制作精巧,极具观赏性,是烘托节日气氛、营造社会和谐景象的吉祥用品,但近些年却受到冷落,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逐渐被人淡忘。2004年元宵节前,我国著名画家、人称一代“鬼才”的黄永玉老先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我们的
关键词:[标签:关键字]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