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中华——中国的少数民族”展览侧记
新华网昆明7月28日电 “在这里,我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收获了很多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新知识,整个展览让我印象深刻。”来自菲律宾雅典耀大学的人类学学者安娜·拉不拉多在参观过“多彩中华——中国的少数民族”展览后说。</p>
任教于菲律宾雅典耀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人类学系的安娜·拉不拉多正在昆明参加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这是她第一次来中国。参观中,她不时举起相机,翻拍下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彝族的“毕摩”、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等极富民族特色的图片。她说,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千姿百态,她将带着这些照片回国做深入研究。</p>
与安娜·拉不拉多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来自保加利亚的学者艾琳娜·玛鲁希亚科娃。在反映吉林延边朝鲜族妇女晾晒辣椒和新疆维吾尔族少女晾制葡萄干的巨幅照片前,艾琳娜·玛鲁希亚科娃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一大片耀眼的火红和清爽的翠绿,连连赞叹。“中国文化有如此丰富的内容,令人惊叹。中国少数民族的建筑、饮食、服饰、婚俗、节日……每一项内容都让我着迷。”她说。虽然到中国只有几天,艾琳娜·玛鲁希亚科娃已经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兴趣,计划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去探访彝族、白族聚居地。她说,以前只是从书本和网络媒体上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情况,那是抽象的,她要亲眼看看那里的人们如何生活。</p>
作为志愿者,回国探亲的加拿大华人戴方舟承担了此次展览所有英文译文的审校工作。10岁就到加拿大、现就读于多伦多大学的戴方舟看过展览内容后,立刻就被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所吸引。“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种语言,而且保护得这么好。作为华人,我感到很自豪。”他用流利的中文说道。</p>
事实上,多年以来,为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政府不仅在教学和使用上创造有利条件,而且组织民族语言专家深入各地调查濒危语言现状。国家民委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出版民族文字图书的各类出版社已达32家,可以分别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等27种民族文字出版图书;有民族文字报纸99种,在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吉林等省区,民族文字报刊已成为当地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p>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铜人头;水族水书;鄂伦春族的“仙人柱”;树皮衣;马尾绣……展览用大量的实物、照片,以及翔实的数据,客观地展示了中国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p>
正如法国里昂第一大学的杰拉尔德在留言簿上所说,我为这个展览的华美精致而惊讶,感谢中国政府为此所作的努力。通过展览,我看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了解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可以说,中国的民族政策实行得非常好。</p>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27日在云南昆明开幕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主题展览之一。截至目前,已有近500位中外人士观展。</p>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