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在昆召开期间,展出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60周年回顾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历程展》等6大展览,截至7月28日已迎来了5000余人次观展,获得极高赞誉。</font>
据大会执委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韦荣慧介绍,为了筹备展览,众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投入了2年的时间,邀请了全国几十名专家学者担任展览的幕后团队,并向全国征集资料、照片、展品等。仅《多彩中华——中国的少数民族》展览的说明大纲,就经过了27稿的修改,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历程展》的大纲也经过了17稿的修改。</font>
在7月27日至28日两天时间里,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学者参观了展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60周年回顾展》接待观众500多人,其中包括联合会秘书长纳斯先生等,那斯先生在留言中写道:“感谢昆明!感谢承办方为展览所做的一切,展览布置得非常漂亮。”嘉宾及参观者都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来自印度的众多学者在参观《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历程展》后,一位学者激动地留言: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博物馆是我去过的最好的博物馆,甚至比美国的都好,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font>
《多彩中华——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展览中人气较旺的一个展览。两天来,参观的观众超过1000人。展览中的展品丰富、文字资料翔实、各少数民族的图片精美,非常吸引人。很多观众在看完展览后,不禁感叹:中国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很好,生活在民族团结、融合、和谐环境下的中国各民族应该非常自豪。</font>
韦荣慧介绍,《多彩中华——中国的少数民族》展览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熟知、首次向国际展出的珍品。展出的服饰长卷,展示了从元代到清代的服饰变迁。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件日喀则官服实物。随后,一幕幕地展示了中国民族服饰的盛筵——拿烟枪的旗女、扎巾的元代侍女、西夏王妃等服饰,让人沉浸在民族文化的历史变迁之中……
其中,在三楼服饰展区156米服饰长卷中的“姑姑冠”,被韦荣慧不断提及。“姑姑冠”是元代蒙古族的冠饰,高34厘米、底径9厘米,以木条作框架,用桦树皮转合缝制而成,下为圆筒形,外包饰金团花锦,红色尽显富贵。“姑姑冠”是蒙元时期蒙古贵族妇女流行的冠饰。据介绍,“姑姑冠”非常珍贵,被中国民族博物馆视为宝贝,过去从未在国际大会中展出过。</font>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