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多彩中华

民族学,人类学与民族博物馆发展 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0-08-17 10:53:30 作者:56china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在当前我国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为了探讨民族学、人类学与民族博物馆的关系及民族博物馆如何进一步发展等问题,由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民族学、人类学与民族博物馆发展”学术研讨会,2005年6月16日-18日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家民委、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民俗学学会、中国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雍和宫博物馆、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纳西东巴文化研究会、贵州黔东南博物馆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代表该校党委、行政和全校53个民族的两万多名师生,向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并向来宾们简要介绍了西南民族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学校加强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与民族博物馆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国家民委政法司毛公宁司长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结合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精神,阐述了加强民族学、人类学学术研究工作和民族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在我国召开通报了筹备情况,吁请与会专家、学者,对如何办好这次世界性大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会上还宣读了中国民族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教授等对本次学术研讨会召开的贺信。 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大会围绕“民族博物馆与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新世纪民族学与民族博物馆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 “民族高校博物馆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 “民族文化生态与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 ”,“藏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彝族文化的传统价值” ,“数字化博物馆”等学术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其中,与大会主题密切相关的民族博物馆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这三个话题,与会专家、学者的讨论尤为热烈。 有关民族博物馆与民族学、人类学的关系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何星亮教授以《关于建设21世纪民族学博物馆的几个问题》为题,讨论了人类学、民族学与博物馆学的关系。他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察:第一,早期的人类学/民族学家有不少是博物学家,如法国著名学者爱德华、德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之一弗罗贝纽斯等;第二,大多数著名民族学博物馆都是展览和研究并重,如日本大阪的民族学博物馆等;其三,许多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系或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都附设有博物馆。何星亮教授还论述了建设动态民族学博物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民族博物馆要整体地反映各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既重视物质(有形)文化,也要重视非物质(无形)文化。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副馆长雍继荣研究员从民族学博物馆和民族博物馆的基本要素出发,回顾了我国民族博物馆事业百年孕育、艰难发展的进程,探讨了当前民族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廓清认识、构建中国民族学博物馆理论,明确定位、还民族博物馆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宽松环境,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等三条发展思路。 在回顾世界和中国民族博物馆发展历程与特点的基础上,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韦荣慧研究员对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和运营管理模式做了深入的阐述。认为中国民族博物馆功能的具体内容为: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中心;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展示中心;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心;民族信息资料咨询服务中心;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教育与传播的基地;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公众休闲、娱乐、旅游、消费的空间。与会代表认为,对中国民族博物馆功能的这个定位,无疑对国内各级各类民族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关于民族博物馆功能的内涵拓展,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副馆长刘卫国副教授认为: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民族博物馆应该明确它所要保存和保护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文化遗产价值体系,它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创造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人和环境等许多相关因素;其次,建立符合现代文化遗产理念的民族博物馆操作规范,从藏品的征集保护到最后的陈列展示,应始终坚持以体现完整的民族文化遗产价值为标准;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博物馆人员运行机制。 具体到民族院校博物馆功能的建设问题,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馆长沙存善认为:1、博物馆功能建设要始终树立为学校学科建设服务的主导思想;2、民族院校博物馆应该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的蓄水池;3、树立大服务意识,面向社会开展服务;4、少数民族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应成为民族院校博物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5、民族文化专题陈列和与之相对应的展厅建设是民族院校博物馆功能建设的重要途径。 黔东南博物馆田军、钟凯琼对民族文物的界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民族文物是指各民族创造或加工,或者与各民族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见证物,并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性的近现代乃至当代的民族实物资料。民族文物不等同于民族的文物,也不等同于少数民族文物,它是与历史文物、革命文物相区别的一种文物类别。 代表们一致认为,民族博物馆承担着收藏、保护、研究、宣传展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任。在目前我国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民族类博物馆或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新形势下,为了配合“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召开,民族文物和民族博物馆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胆创新,进一步发展相关的业务工作。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是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另一个热门话题。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在目前形势下,真正承认并维护文化多样性准则,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它产生明显的效果,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此,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乌丙安教授提出:在制定有关法规条例中,必须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中的民族、民间两层含义阐述清楚;从文化政策、财政投入、人才培训、机构设施、技术指导、监督机制等各方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社区倾斜;在专业技能和学术方面,必须坚持尊重各该民族的文化学者、老艺术家(包括本民族当地的老艺人)们的经验、意见;特别关注国内跨省、跨国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怎样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与民族博物馆的发展相结合,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馆长张建世教授认为:民族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物”支撑,民族博物馆在重视历史文物的采集的前提下,要突破固有的文物概念,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关注以民间工艺文化为主的,既有有形的物品又有无形的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采集、研究和展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要改变过去重有形物品轻无形文化的理念,而是既要重视有形的物品,更要重视它所承载的无形文化。 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长尹绍亭教授,介绍了他们近年来在云南建设文化生态村的事例,并归纳出来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及其途径,其中包括:必须考虑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状况、村民接受的程度、村寨的区位和交通等条件进行选择试点;文化、生态资源调查除了运用各学科的调查方法之外,还特别强调参与性调查方法的应用;和村民一起分析本村文化和生态资源的特点,找准重点,确定目标,制定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就理念培育、能力建设、技能学习等举办各类培训班;建立文化生态村管理委员会或村民领导小组;建设博物馆、传习馆、活动中心等,使之成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进行文化传承、举行节庆的场所和对外展示的窗口;按传统方式举行文化活动,恢复节日和有积极意义的宗教仪式;帮助村民进行传统民居的保护和改良,进行人居环境的保护和重建。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院长杨正文研究员关注到近年来村寨博物馆、乡村旅游热中暴露出来的文化“资源化”争夺问题。他认为在当前形势下, 文化“资源化”带来了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旅游开发既具有促进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一面,也有给文化资源造成污染与破坏的一面。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怎样才是适度,成为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资源化”导致文化的经济利益概念进一步得到强化,其结果带来了文化资源的竞争甚至抢占,从而可能造成族群内部的不和谐,以及地域文化资源的多民族竞争带来的民族间的不和谐,最终有损于文化的有效保护。 有关 “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在我国召开情况。据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的会议在昆明举行,主会场在云南大学,参会人员有8000人左右。会议期间要举办各种专题委员会会议,举办各种展览和展演,展览现场主要是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情况通报之后,与会的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对如何办好这次大会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的组织下,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协调资源,组织好民族博物馆的展览。展览即需要传统的民族文物、工艺品的展览,还可以进行民间艺人的表演,影视作品的播放,露天的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展现等。同时还需要组织一批有关的人类学民族学专著出版,以展现我国的民族学研究状况。2、需要报批成立“中国民族(学)博物馆协会”。通过协会,近期可以协调国内的民族类博物馆,作好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有关民族博物馆方面的工作,远期可以协调全国民族类博物馆的发展建设。 会议期间,还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三星堆博物馆、武侯祠“锦里”等。代表们普遍反映,这次学术研讨会开得很成功、很及时,对推动我国民族学、人类学与民族博物馆发展,迎接 “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召开,是一次成功地集学术交流和工作动员于一体的会议。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