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天津市唯一含灯大鼓表演者

2009-03-16 14:09:14 作者:56china 来源:天津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舞台上,高难度的绝活儿“含灯大鼓”正在上演。只见一位女演员身穿蓝色旗袍,右手打竹板,左手击鼓,同时用牙齿咬住一根木质的横梁,横梁支撑起一个灯架,灯架上有几朵绢花,花蕊儿是3根点燃的蜡烛。在鼓乐的伴奏下,她抑扬顿挫地唱了起来,一曲《黛玉悲秋》被她唱得韵味十足。牙咬灯架,却声音豁亮、吐字清晰,而且气息清匀、烛火不灭。舞台下,观众瞪大双眼,紧盯烛火,屏息聆听。一曲唱罢四下惊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这项绝活儿的表演者就是本市唯一一位含灯大鼓表演者、曲艺家安颖。日前,记者在天津群星剧院后台表演空隙采访了她。

    “这是一段梅花大鼓的传统唱段,既要控制气息,又要字正腔圆,还得跟上节奏,要唱好这段大鼓,必须一心三用。”在台下,安颖说含灯大鼓的表演难度很大,每练习一个唱段,都要耗费3个多月的时间。

    “含灯只是演唱形式,不是独立曲种。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增强了曲艺的视听效果和趣味性,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安颖表示,演唱含灯大鼓要求表演者一心三用,打板节奏要准,吐字行腔还须字正腔圆,气息稍有失控,烛火就会熄灭,这些高难度的技巧成为阻碍其传承发展的一大因素。多年来,很多学习者半途而废,目前,在天津也只有她一个人坚持表演含灯大鼓。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安颖就开始接触含灯大鼓。当时安颖已是天津知名的梅花大鼓演员,演出邀请不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含灯大鼓是一门濒临灭绝的艺术,抱着研习百家之长的目的,她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拜北京曲艺界老前辈孟昭宜为师,学习含灯大鼓。拿她自己的话说当时就是一个“放着舒服的活儿不干,自找麻烦”。安颖说,含灯大鼓这种演唱形式,不是靠师傅一招一式地教就能掌握,更多的是靠自己心领神会。比如师傅说演唱时气要保持在一个什么位置,这就要靠自身揣摩、体会,才能很好地运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超人的毅力,安颖成为天津唯一一位表演含灯大鼓的演员,并成为国家一级演员。

    “‘含灯大鼓’是天津曲艺的奇葩,我不能让它失传!”安颖目前还没有徒弟。她说,含灯大鼓是受累不讨好的行当,在艺术上它需要有人传承,但学习它的人必须是肯下苦功的有心人,容不得半点的功利和浮躁。她很想收徒,把这门艺术传下去,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记者 刘平)    

 

上一篇: 维吾尔民族乐器---胡西它尔

下一篇: 最具价值的古歌——《创世纪》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