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间的宗教活动---放社

2009-03-14 15:38:42 作者:李建增 来源:福客民俗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最本质的特征 纪实性就是摄影的基本特征;流放是对自己内心状态的一种考验。

\
李建增

进入李建增个人博客>>>

    题记  在陕北的农村每年正月都要搞一些诸如秧歌、腰鼓、转九曲等欢庆新年的民间活动,其中就有一种以大赦天下为缘由的传统活动“放社”。

\
“年值”使者报得风调雨顺,率先冲下山崖。

    历代帝王每当有喜庆或灾疫之事,都会大赦天下,以显示皇恩浩荡,宽厚仁慈,体恤民情,同时也是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收拢天下人心之一法。

    在陕北的农村每年正月都要搞一些诸如秧歌、腰鼓、转九曲等欢庆新年的民间活动,其中就有一种以大赦天下为缘由的传统活动“社”。

    据了解,“放社”这种活动只有陕北榆林地区的佳县境内有。“放社”的发起时间已无法考据。听老辈人长讲,据说佳县黄河一带很早以前瘟疫肆虐,洪水泛滥,妖魔横行,百姓生活在火热水深之中。这事让八仙和道教仙宗张道陵知道了,他们便一起设坛做法降妖除魔,最后制服了黑龙,并为百姓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从此瘟疫尽散,村民安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根据大赦天下里消除一切罪责免去一切灾难的寓意,在每年正月初九举办“放赦”活动。

    人们通过这种方式祈求村舍人口平安,风调雨顺、消灾免难、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因“放赦”活动的历史久远,致使“放赦”这一民间宗教活动的真正含义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加上“放赦”活动属于民间社火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人们大都把原来祈求赦免天下苍生的“放赦”,称之为现在的放社火——“放社”。

    “放社”的具体方式为在村子周边的一处悬崖上,拴下一根专门定做长达两三百丈场的绳索,将年、月、日、时四个先行官和道教传说中的八仙(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何仙姑)及一个骑着仙鹤的老寿星顺着绳索凌空放下,年、月、日、时四个先行官为分别骑在马上的四个神仙,马和神仙都是用木头精雕而成,这些社人、社马都是按真人真马的比例缩小的,每年都要重新修固,去掉脱落的油漆,涂上当地的血腻子,重上底色,再用矿物颜料和油漆画上轮廓、五官,马上有彩漆,神仙披袍穿衣,威猛英俊、神态各异。有的如威风凛凛的将军,有的像驰骋疆场的斗士。

    四个先行官每个都有不同的含义:“年值”使者报得风调雨顺;“月值”使者报得五谷丰登;“日值”使者报得合社平安;“时值”使者报得人口平安。然后是八仙,按顺序两个一组,飘然而下,最后放下的是一个身驾仙鹤的老寿星,老寿星身上挂有一些祈保平安的护身符,人们在老寿星下来之后纷拥而上,争抢老寿星身上的符,然后将抢到的符挂在孩子的身上或是挂在汽车上,祈保平安、如意。

    “放社”这种活动在佳县周边有几个农村都有,谭家坪村是其中把“社”做的最大,规模也搞最大的一个地方。 谭家坪是陕北黄河岸边一个村落,平日里村里的人们进进出出、锄田种地,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和睦睦、客客气气,扎眼一看普普通通没有什么与其他村庄不同的地方。这里山多地少,村民们大多靠种枣树来维持生计,近年来由于天不作美不是旱就是涝,红枣的收成也不怎么样,村里多数的青年人都到神木府谷一带打工去了,平日里只有老人们攒聚在阳光照射的路边窑前闲聊晒着太阳,妇女们操使着家中的日常生活,平日里整个村里平静安逸。

    然而就是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却有着及其神奇的一面,这里宗教氛围非常的浓厚,在这个仅几百人的小山村里却是道教、佛教、天主教三教共存,这里地处西北道教圣地白云山脚下,道教盛行自然不用说。村中央的路边有座庙,据他们说这里的庙创建时间比被誉为西部神山的“白云山”还早。村里的人都认为白云山上供奉的真武祖师是从他们这里变化出去的。

    有趣的是在这个距西部神山白云山脚下拥有道教信徒众多的村里没有道观却有着一座历史久远的寺庙,供奉着被他们称之为佛家的释迦牟尼。“放社”活动就是由寺庙里的信徒、纠手(庙会上的头头)操办的,而“放社”里面的众神却又是道教之中的八仙。更让人惊叹的是在靠黄河岸边的村尾竟然有着一座由西班牙神父修建于1934年的西式教堂,教堂里有天津神学院毕业的神父带领信徒们做着礼拜弥撒。

上一篇: 传统技艺大展中的宗教世界

下一篇: 祭祀山神话插箭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