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瑶族地区山清水秀,物产富饶。正是这样的环境孕育这个多才多艺的民族,使得他们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这样一个灵秀的民族,恋爱结婚的方式与风俗也是非常有趣的。
在我国瑶族作为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共有200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瑶族先民历史上居住于长江流域,远在秦汉时期,瑶族是长沙武陵蛮(又称五溪蛮)的一部分。南迁后,有的又向西南山区移动,于是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局面。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盘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花篮瑶、白裤瑶、红头瑶等,多达20多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成了他们的统称。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苗语。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瑶族婚俗-爱她就小心的咬她
瑶族行族外婚,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瑶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墟等场合,结识交往、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互相了解以后,一般都要通过“合婚”和双方家长商议,取得一致意见后才能缔结婚姻。
瑶族咬手示爱:瑶族民间有句谚语,叫做“咬手疼进心,爱情才真诚”。
瑶族青年通过对歌,或在生产劳动、节庆活动中结识,建立了感情后,便开始约会。约会谈情时最富情趣的事是咬手表达爱情。小伙子在心爱的姑娘手上咬上一口,表达对姑娘深深的爱。
小伙子咬姑娘手臂时,一定要掌握好用力发分寸。如果咬得太轻,会被认为爱得不深;如果咬得过重,在姑娘的手上留下伤口,会被别人耻笑为被狗咬伤。因此,当小伙子用牙齿咬着姑娘那白净的手臂时,得慢慢用力,使姑娘觉得疼痛难忍,但又不得将姑娘的手臂咬破。经咬手定情以后,男女双方都应将自己找到心上人的事告诉父母,经父母同意后便举行婚礼。
回门时,村寨中的再婚妇女不能和新娘说话,即便说了,新娘也不会答理。
瑶族有上门从妻居的习俗。如男方从妻居,则婚礼有所不同,但婚礼中含有大量的歌唱、答对等,则是相同的。从妻居的时间分为三种:终身——需要改姓;十二年——不改姓,但有权分享妻家财产;六年——无权分享妻家财产。
寡妇在瑶族观念中受到同情,如寡妇要改嫁,一般没有非议。
奇特的瑶族婚俗一一埋蛋择婿
在我国瑶族部分地区,至今还沿袭着一种独特的传统婚俗———埋蛋择婿。
瑶族男女青年长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时,姑娘的父母亲就会择一个吉日良辰,选好十个匀称的鸡蛋,煮熟后用玫瑰红水笔在蛋壳上标画记号。天黑后,上山找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把蛋埋藏起来。前来求婚的男青年争抢着上山去找寻,谁找到的蛋最多,姑娘的父母就选定谁为女婿。到找蛋那天,四面八方求婚的盾生,穿着节日盛装,怀着急切的心情,涌到埋蛋的坡头,扒草丛、钻刺蓬,寻找埋藏的鸡蛋。希望自己走运,得到幸福的爱情。
瑶族的女人们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瑶族埋蛋婚俗也作了部分改进,充实了新的有趣的内容。因为男女青年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直接交往,相互爱慕,产生了爱情。当父母煮蛋作标记时,有心计的姑娘,暗中探视,默记记”号,悄悄地将四、五个有制作标记的蛋送给情人。当找蛋那天,这后生也装著上山找蛋,找了一阵后,便第一个高呼找到蛋了。其他同路人听到后,自认运气不佳,于是就走开了。这位得“胜”的后生,再用泥土抹——下鸡蛋,装扮一番后带姑娘去认岳父岳母去了。
奇特的巴马瑶族婚俗
巴马县所略乡一带的瑶族(土瑶)与众不同,非“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而是“女大当婚,男大当嫁”,别具一格。
这里的“女婚男嫁”特点,大体上有这么几个阶段。当男女青年都长到18岁后,就开始讲究修饰,乔装打扮一新,女青年似花蕊朵朵,男青年个个英俊潇洒。通过赶街、走亲访友、耍老表、节假日唱山歌,打陀螺,抛毽子等方式,进行谈情说爱,互相了解,这是认识阶段。
在认识基础上,双方互请到家做客,彼此进一步掌握对方为人、性格,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等情况。这是加深认识、了解、建立爱慕之情阶段。每逢农忙季节和节假日,女方总要请男方来帮助犁地、耙田,耕种,收割,盖房子等,这是考察对方勤劳能干还是好逸恶劳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经过一两年的交往接触,双方产生了深厚感情,女方就偷偷买布,精心地打好精致的布鞋送给男方,男方收到信物后,就选择买手镯、头簪、戒指,耳环或手表等其中的一两件送给女方,彼此作为定情物,确定自己的心上人。
但是,这些交往仍然是在秘密的条件下进行,属保密阶段。经过以上四个阶段以后,女方便请男方派老人带上几斤酒,糖,一些烟饼等礼品来订亲,要求上门,将婚事公布于众,从这以后,女方就负责筹备一切嫁妆、床上用品、家具等。待东西备齐,女方就择日接男方过门。
男方出嫁即将离开家时,先由唢呐手吹上一轮告别父母的唢呐,然后对空鸣枪(粉枪)三响,放鞭炮,再跪拜祖宗和父母,与亲人一一告别,在12-13人送亲陪同下高高兴兴出门。当送亲行至离女方家二三公里时,又对空鸣枪三响,女方家听到枪声后,立即鸣枪三响,示意对方,一切准备就绪,可以进门。
当新郎走到家门时,双方同时各鸣枪三响,顿时,由一老人扶着迅速跳过烧在门口的火堆和三个竹圈子。以示净身,就进门拜堂。送亲的人一一接受对方前来敬酒后,才能坐下休息,待后入宴席
“洞房花烛夜”,本应是小两口最幸福甜蜜之夜,但是,他们不是温柔同眠,而是把洞房的新床铺让给送亲的老人休息,享受女家的厚爱,新郎新娘分别陪同青年男女唱山歌,谈情说爱到天明。
男嫁到女家(即上门)后,改用女方家的姓,作为女婿,在家庭成员中有同等的地位,共同享受财产,继承产权。在村寨里,分到同等的生产、生活资料,人缘好精明能干的,还可以当村干、寨主等要职。在社会上,与众一律平等,不受他人歧视。
瑶族上门,除直接在女方家当家不回一种外,还有另一种叫做上两边门,也就是两边家都住,耕种两边家的田地,赡养两边家的父母,享受两边家的财产。第三种是倒回门,就是到女家住上若干年以后,又携妻带子回老家住。不论是哪一种,都是经过双方老人同意,夫妻共同商量决定的。
男人上门好处很多。首先,婚事简办,结婚时,男方不办酒席,女方不向男方索取各种财物和彩礼,男方只象征性的拿少量礼品就成了。其次,破除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从根本上彻底解除纯女户没有人赡养老人的后颐之忱,有利于贯彻计了嫁女长期不落夫家的陈规陋习。最后,上门女婿,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思想基础好,感情深。因此,凡是上门女婿很少有离婚的现象。
隆回小沙江一带瑶族婚俗:
隆回小沙江一带瑶族青年男女恋爱较自由,一般由青年男女通过节日聚会唱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他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歌舞场上,男女任何一方看中了对方,就可以向其求爱,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便按照传统风俗,男方家求一个媒人,去妇方家提亲。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亲,不用带什么礼物,主要是征求女方父母同意。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仅带一把红油纸新伞。姑娘用彩色丝线或毛线系于伞内,把伞收拢,伞的边缘现出一寸多长的彩须。媒人将这把系有彩须的伞带回男家,作为定情的信物,表示订亲成功。有趣的是,带伞聘婚的是男媒,瑶族妇女作媒的极省。媒人持伞回归时,除女方父母外,所有的人都可以向媒人掷泥巴,愈掷愈欢,出槽门为止。媒人带伞订亲,一定要是红油纸伞,布伞、尼龙伞、丝绸伞都不行。
瑶族办婚事是比较俭朴的。男方不送彩礼,但女方有嫁妆,有的以犁头和锄头作嫁妆。男方一般给姑娘送一条漂亮头巾和四套新衣裳,当然越多越好。头巾和衣裳都是传统的挑花工艺制作,上面乡有龙凤呈祥、八仙拜寿、牡丹孔雀、百鸟朝凤等图案,及虎、狮、豹等起兽,莓、荷、桂、菊等花卉图样。
瑶族大伯
结婚那天,新娘在女伴们的协助下,打扮一新。新娘要把新郎送来的衣裳,都要穿在身上,并且每件衣服的袖口,每打裤子的裤脚得露在外面,所以从内到外,一件比一件长,每件至少长一寸,层层现出五彩斑烂的花边,竟放异彩,层次分明,新娘以此炫耀自己找了个富有的男家。
吃过早饭,新娘徒步去婆家,新娘擎伞姗姗而行在前,后面是人流拥簇的送亲队伍。姑娘出嫁,全寨的妇女和姑娘都来送亲,人越多越好,一直送到男方家里。
婚礼很简单,没有什么仪式,介非常热闹。除全寨亲友、邻里全部参加外,还有外寨的青年男女,他们不畏夜黑路险,有的从几十里外山寨自愿赶来参加婚礼。男方只需宴请双方的主要亲友,如叔伯婶子、兄弟姐妹、姑妈舅母等,其他的人不要招待。如有外寨早来的宾客,碰上正餐,自愿者也可以就席。
夜幕降临,婚礼开始。婚礼别有情趣,既无专人主持,也无须新郎新娘双双入洞房,而是由双方宾客、亲友、乡邻陪同新娘在火塘里通宵达量对唱山歌和嬉笑“打蹈”。“打蹈”就是坐异性腿上顿屁股。事先在火塘中间生一盆大火,四周放置矮板凳,亲友宾客围火而坐,觅求“打蹈”对象,男女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异性提出“打蹈”的邀请,如男青年邀女青年“打蹈”,这男青年走近女青年身边,发歌而问:美丽的姑娘啊,你有一顶漂亮的轿子,能不能借给我坐一坐?如女青年同意就用歌声回答:客人呀!只要你不嫌我这轿子的话,试坐一下也无妨。男青年便坐在姑娘腿上,单手挽着姑娘的脖子俩人弹跳着,边“打蹈”边说情话。若俩人情投意合,“打蹈”一次,亲吻一回。如果男青年“打蹈”的要求遭到拒绝,姑娘起身,让男青年坐在板凳上,姑娘在男青年腿上坐一下就走了。“打蹈”是种礼节,轮流一次。“打蹈”完后,就唱歌或谈笑,闹到天亮方休。
当星月当空,原野沉睡的时候,有的男女青年还悄悄溜出火塘,双双对对到山岗或草地等幽静处,去倾吐彼此爱慕之情,互订终身大事。
一场婚礼图组
第一男主角出场了,陈姓帅哥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陪嫁
大家要吃的尽兴!
为新娘蒙上盖头,庄严的时刻要到来了。
新娘的嫁妆之棉被,日子要过的暖暖和和
新郎的嫁妆之一:煤气罐,日子要过得红红火火呀!
这是新娘的帽子,全部是用布条缠成,缠成一顶这样的帽子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送亲的队伍出发了,新郎不再其中——早就到了新娘家。其实,他们早就领了结婚证,孩子都已一岁半了。瑶族风俗凤子成婚的不少,听说还有爷爷和孙子一同办酒席的呢!
这是神台,左下角的开始以为是电脑合成的新郎新娘结婚照,结果不是。但是新郎英俊,新娘秀美都是公认的。
这可不是婚床,上面是喜被,下面的席子,放在地上,作为给新人跪拜用的喜垫。
这人应该是集主婚人、算命先生、师公为一体的重量级人物,使这场婚礼的第三主角。
亲朋好友们陆续得来了
婚宴大厨忙得不亦乐乎
待客用的肉
肉永远是婚宴桌上的主要材料
香味飘
新人的婚床,喜庆的颜色,成双成对。
酒席上客人热闹的划拳
给新娘穿上嫁衣
第一女主角黄姓女孩的眼里翻出了泪花
这是迎亲的队伍,在山上等待着,都是浩浩荡荡的人群。
盛装的新郎新娘跪拜在神台前。
一拜再拜,从此以后,生是你家人,死是你家鬼了。
真心祝福这对新人吧。
掀盖头
新娘子,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瑶族姑娘
这是男方的亲戚,很有表情的大叔,这是男嫁女方的婚礼上的动人场面,从中让我们领略到了新的婚姻观念在瑶山的新变化。
这是新郎的父母,走在送亲队伍的前面。母亲是一个很严肃的女人,如男人一样,含着烟斗。父亲到时笑容满面。
这是瑶族的盛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