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水江支流、仰阿莎湖边的中都河溯河而上,约莫七、八里,山回路转,在大树参天蔽日的两山之间,有一片开阔地,开阔地上有村庄、农田,河水把农田和村庄隔开。村子在河东岸,依山而建,大多为吊脚楼,房子多盖木皮,三座风雨桥横跨在河水上,这就是剑河县久仰乡巫交村。
巫交村是有138户766人的苗族村寨,座落在剑河百里阔叶林带,海拔920米,处于剑河、台江两县交界,历史上是剑河至台江的主要通道。巫交村苗语叫Oub jaof ghaob Cenb,意思是上面的山沟,最早见于《清江志》称巫交姑,以后称巫脚岭,乾隆《清江志》记载,当时巫交村有40户202人。巫交苗族属“九黎”和“东夷氏族集团”的后裔,是剑河县境苗族三大支系“西”、“方”、“柳”中的“西”支。剑河县境苗族先祖由江淮至洞庭至榕江至昂英、昂宿迁久脸,后又分迁,“西支”迁出90人,“方支” 迁出70人,“柳支” 迁出30人。巫交先祖“西支”祖西抗迁至奉党,传7代后,一部分迁巫溜、巫里、党开、摆伟、夭那等地,一部分迁巫交。艰难的迁徙史,让苗族人铭刻在心,虽然没有文字,但迁徙的过程被他们用绣花、舞蹈等形式记录了下来。
这里的人们穿着很奇特,男女衣着全用自织自染藏青色布缝制,男人戴8字带锁项链,包头帕,其帕宽16至20厘米,长4.2至5米,折叠成5厘米宽,裹成圆盘状,如戴一个小斗笠,头中两端有23至26厘米的穗子,编结为网状,其后插入小鲜花数枝,裤长及踝骨,裤腰、裤脚特大,裤脚43至46厘米,最大的可达60厘米。女人衣服为无领右衽大襟衣,襟缀有布扣3至4颗,衣服分为夹衣、盛装和便装3种。穿盛装时,腹部围藏青色围腰,背后衣摆盖住裙子一半多,褶裙四百余皱折,裹腿,全身藏青色。看他们的着装,便感觉一阵古风迎面而来。
虽处偏僻之地,但许是沾了山水的灵气,巫交苗族群众“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其多声部情歌、木鼓舞和芦笙舞远近闻名。多声部情歌音调委婉,曲调跌宕优美。木鼓舞和芦笙舞节奏欢快,动作奔放。木鼓舞剑河县仅巫交一村有,因而又称巫交木鼓舞。巫交木鼓舞以木鼓为伴奏乐器,木鼓立于舞场的正中靠后,由一人敲击木鼓,木鼓是用楠木掘空,两头蒙上水牛皮,再钉上竹钉而成,敲击出来的声音脆而不散、实而不闷。男女舞者在木鼓声的伴奏下,各自从左右两边相对而出。手脚舞动时方向相同,舞姿舒缓、潇洒自如,男女舞者相互交叉,又相互平排,舞姿多种多样。随着鼓点节奏的加快,男女舞者也随之逐渐围成圆圈,相互交错,手脚舞动的弧度很大,动作粗犷豪放,敲击木鼓者与男女舞者一呼一应地发出疯狂的喊叫声。巫交木鼓舞具有较强的表演性,是剑河县最为独特的民间舞蹈。
芦笙舞是以芦笙为伴奏乐器,吹奏者便是引舞者,人们随着引舞者的乐曲节奏和舞步舞姿,围成圆圈或半圆圈同舞,并沿逆时针方向作圆形运动。巫交芦笙舞流传比较久远,其舞姿优美,动作潇洒,其基本动作是:舞者绕吹芦笙者沿逆时针方向走几小步,停止;右脚向左脚靠拢之同时,跺地一次,右脚跺地抬起后,即朝右边迈开落地,同时左脚抬起向右脚靠拢跺地一次;原地跺脚(左右轮流),并慢慢右转体360度,手随脚任其后交叉自然摆动。许是血液里流着祖先坚韧的执着吧!巫交芦笙舞十一种舞步隐含有不同的意思,这些舞步反映了苗族先民们的迁徙历程:
一、舞者绕芦笙沿反时针方向横走两步,吸左脚,身体向正前方摆动,踢右腿,双手前后摆动;复原前动作二次;停一步,左脚向前跨进一步,右脚左脚靠拢的同时,转体360度,原地左右踢腿,反手拐180度结束。表示先民们沿河而上,要到很远的地方去。
二、顺时针横走两步,吸左脚,身体向上前方摆动一次、踢右腿;复原前动作二次;停一步,身体向上前摆动一次,向左横走两步,反手拐180度,再左横走两步,右横走两步,顺手拐180度,行走时双手在面前摆动。表示先民们来到山九千、寨七万(“九千”、“七万”是形容多数,指今榕江、剑河、台江、雷山交界处的剑河县境属地昂英、昂宿一带)。
三、顺时针横走两步,吸左脚,身体向正前方摆动,踢右腿,双手自由摆动;复原前动作二次;停一步,男的左腿向前跨一步,右腿跟上后,反手拐360度成里圈;女的同时顺拐360度走外圈,这时,男女同时行进四步,反手拐180度。表示先民们来到党故松计(今剑河县太拥乡久脸寨东南半华里的山坳上)。
四、顺时针横走两步,吸左脚,抬右腿,摆同边手;复原前动作二次;原地跺脚,右手向面前下击,左手反拐,呼劳动号声,大摆动,转体360度,复踢左右腿,顺转身180度。表示先民们来到南东、巫西。
五、后转身行进,左转180度,踢右腿,大摆动顺转体360度;边转体边左踢右踢四次;复原前动作,最后转体360度结束,表示又来到九将方、丢将方(意思为九山九岭,指一个多山的地方)。
六、身体向正前行走两步,侧身摆同边手,向左向右各前进两步,复原前动作,边走边变成方队,顺时针转体180度,复原前动作,再顺转体180度,复原前动作,男女间插,单列行进。表示先民们来到了耶丁翁岭(今久仰乡久仰、毕下村)。
七、身体正转行进,双手大摆动,原地跺脚,停一步,转体360度,向前行进三步,后退三步,顺拐手360度,表示来到奉党。
八、顺时针横走两步,吸左脚,踢左右腿;复原前动作二次;停一步,男女相靠,转头反耳传情。行走时双手自由摆动。表示来到巫留、摆伟。
九、右脚垫步,左腿踢跳,横垫两步,再左右踢跳,复原前动作。踢跳时双手自由摆动。表示来到巫交。
十、身体正前,双手大摆动自由行进两步,接着侧身大掖步,左右各掖一次,复原前动作。男女列成方队,走时装步,单列行走,分男女两圈,最后男女间插,单列结束。表示先民们最后散居巫交、反排。
十一、身体正前,左脚起步,右脚跟上两步,成弓箭步,左手叉腰,右手侧手招手两下,复原前动作,后走成“8”字形,最后男女间插,单列出场结束。行进时,全身柔动。表示先民们定居巫交、反排后又发展,欢迎部分先民定居他乡。
一部迁徙史,融进了生活,融入了笙歌舞蹈,这就是苗族。
为了娱乐的需要,巫交苗族群众自发组建芦笙舞和木鼓舞表演队,节日给乡亲们演出和应邀为周边村寨表演。1990年后,以杨开员为队长的巫交农民舞蹈表演队走出大山,参加各种演出比赛,多声部情歌、久仰飞歌、芦笙舞和木鼓舞才为外人所认识,并在比赛中得到观众的好评,取得很好的成绩:1994年,巫交芦笙队代表黔东南州参加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文艺表演获第二名;1999年,巫交芦笙舞获凯里国际芦笙节二等奖;2000年,巫交芦笙舞获凯里服饰文化节二等奖;2002年,巫交芦笙舞获凯里国际芦笙节二等奖;2004年,巫交村杨开员、杨开勇、梁秀花、张文花四名歌手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清逸.佳雪杯”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上,演唱的《久仰情歌》对唱组荣获铜奖;2005年贵州省第十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巫交木鼓舞获二等奖,久仰情歌获三等奖;2007年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特邀巫交农民舞蹈表演队参加展演。而最让表演队员难忘和自豪的是,1998年在都匀召开的中国南方市长会议上,队员们得到了时为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的接见。
无疑,巫交是偏僻的村庄,可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很充实,他们有歌声作伴,有舞蹈相娱,在莽莽丛林中诗意般地生存。置身巫交,恍入桃花源仙境,脱却尘世纷扰。清幽巫交,古朴巫交,歌舞巫交,使人纯情,令人向往。
游客
支持。但是,有一点想说说,巫交按苗语的意思为“水的尽头”,应解释为“水源”。
200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