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土家舞龙艺术

2009-03-12 14:16:50 作者:56china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江土家舞龙艺术

 

  欢乐祥和闹元宵

 

  德江县有一个沿袭上百年的传统习俗——舞龙。元宵节,当地人以舞龙灯来祈求平安、富裕、健康。德江过年最刺激的要数正月十五晚上的化龙了,俗称‘炸龙灯’。

 

  “黄龙翻腾出人海,火树银花不夜天。”今年元宵节,记者在德江县城所在地青龙镇,目睹了土家人玩龙炸龙的精彩场面。

 

  2月9日12时刚过,几十条龙灯队陆续上街,一辆辆彩车缓缓行驶,一条条土家巨龙沿街翻腾、叩首、摆尾,其间夹杂翩翩起舞的民间花灯队。城区主干道开始沸腾,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成了欢乐的海洋。

 

  游行持续2个多小时,街道才归于平静。人们纷纷回家吃大年饭,为晚上的“炸龙”做准备。

 

  17时左右,鞭炮声渐渐稠密。各路龙灯脱去龙衣,重现大街,迎接人们轰炸。舞龙者身着短裤,光着膀子,头扎红巾,臂缠布带,在灯龙火把的照耀下,敲锣打鼓,开始沿街逐户恭贺送福。

 

  这时,主人家早已备好成箱、成堆的烟花爆竹,并请来帮手,只要舞龙一出现便将数十杆鞭炮和几十筒烟花对龙灯进行密集轰炸。居民不分老少,围追堵截,争相追炸。随着各路龙灯的相继出现,38条龙灯把整个县城“煮”开了,万人空巷,火光冲天。

 

  在城区十字路口,三五条龙缠绕在一起,上百杆鞭炮发出震耳之声,纸屑翻飞,惊叫声一浪高过一浪。舞龙者跌跌撞撞,相互搀扶,在火光的映照下,只见一堆发亮的背在蠕动,人声鼎沸,烟雾弥漫,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火药味,整个县城只有震撼和宣泄。

 

  悠久的土家舞龙史

 

  早在永乐八年(1410年),德江就有了“舞龙求雨”的图文记载;同治年间,以龙为载体的酬神娱人活动已很规范;民国时期,舞龙从过去的村村寨寨集中到县城,但舞龙套路尤其是舞龙绝活已大不如前,唯有炸龙一年胜过一年。突出表现为用鞭炮密集轰炸、用烟花猛烈喷灼和黄烟连续熏。现存的土家舞龙,主要是指春节期间土家人举办的以龙酬神娱人的系列文化活动。2000年,德江县城举办了“千禧龙年舞龙比赛”,千龙聚会,万民欢呼,场面十分壮观。

 

  丰厚的土家舞龙文化

 

  德江舞龙活动以前是很讲究的,主要包括“起水”、“亮龙”、“送帖子”、“入户舞龙”、“送龙宝”、“赛龙”、“炸龙”、“烧龙”等环节。龙灯队事先要给“龙”到的人家送拜帖,让这家人做好接“龙”准备。现在程序简化了,但大伙出钱舞龙、舞龙表演、入户拜年、赛龙、炸龙的主打精彩项目不少,热情不减。

 

  德江土家龙灯按制作材料分为草龙、箍龙、布龙、纸龙四种;按五行分,有青龙、红龙、绿龙、蓝龙、黄龙五种,按长短分,有大龙(30至50米),小龙(俗称龙崽,10至15米)两种。德江土家龙,一般为9节,长度30至40米不等,最多的有49节,长度可达400米。目前,该县龙灯以30至40米的龙为主。

 

  德江土家舞龙最精彩之处,一是赛龙,二是炸龙。春节舞龙,天南地北,大同小异,独德江土龙迥异,其独特之处,就是德江人玩龙灯不是玩而是炸。“炸”代表了德江土家舞龙的原始、勇猛、野性。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德江人都要扶老携幼云集县城,观赏一年一度的舞龙盛会。

 

  正月十四,城乡龙灯齐聚县城,各施绝技,尽展风采。早上9、10点,一条条身着各种色彩的长龙相继出场,锣鼓喧天,一路涌动。只见一条条巨龙上下翻腾,吞云吐雾,一路狂奔,亭子、地古事在上百土家男儿的簇拥下紧跟其后,长号入云,锣鼓喧天,浩浩荡荡,在黄烟的烘托下,亭子上的“嫦娥”如云中漫步,“地古事”上的姜太公似在岸上逍遥,阴阳交汇,天地浑然一体,万民欢腾。近年来,一些企业、社团组织、知名人事纷纷参加舞龙活动,比赛龙灯数目繁多,形态各异,集故事性、娱乐性、商业性为一体,为土家舞龙活动注入了新的内容。

 

  正月十五日晚上,是舞龙的高潮。

 

  2006年,《德江土家舞龙》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一篇: 东坝大马灯

下一篇: 侗家木叶曲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