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碧约人的婚俗特色,在姑娘帽子上体现得十分充分。碧约姑娘在未成年时,每人头上戴一顶六角帽。成年后,要再加戴一顶,因为一旦被小伙子抢去,回家还有一顶。碧约人对戴帽子是十分讲究的,姑娘不戴帽子是大不敬。碧约姑娘成婚后,要到怀孕才将帽子改为包头。
在哈尼族卡多人中,如果姑娘长到16岁,父母就会在她的住房的墙上开一个窗,叫“露”,这样姑娘就可以通过“露”和小伙子谈情说爱了。每到晚上,小伙子来到姑娘墙外,站在“露”外唱歌,如果姑娘有意,就回答他。并开了窗让你见他。如果不理你,那小伙子只好走开。
哈尼族叶车人在男女交往中,如果双方都有意,就在白伞下细谈。如果大家都没带,向别人借也可以。叶车人最热闹的节日是“抛松毛”活动,这个活动也是青年男女寻找对象的好场所。大家将松毛采下,抛向自己的意中人,按照叶车人的规矩,抛给谁的松毛多,就表示对谁的情意深。
哈尼族支系较多,婚俗也多,其中有几种十分有趣。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在婚礼上要请老人唱调子祝福,祝福新娘第一胎生女儿,第二胎生男孩。在婚礼上,村寨中的孩子还要将牛粪、猪食、灶灰拌成的稀泥抹到新郎新娘的身上,以示对他们的祝福。到婚礼结束,还要将本寨年纪最大而又未婚的男子找来,强迫他将特意留下的猪尾巴吃下,最少也要舔一下,勉励他不要做情场上落伍者,赶快物色对象结婚。
居住在墨江的哈尼族碧约人举行婚礼时,新郎站在自家门口,分开双腿,让新娘从胯下钻过去;卡多人在婚礼接近结束时,新娘还要为每个前来帮忙的人端上一盆洗脚水。
居住在云南哀牢山上的哈尼族人的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姑娘出嫁的时候,需要一个年龄相当、美貌而干净(家中父母兄弟健在、无死于非命者)的女郎作伴娘,称之“陪婚”,当地人称做“米确”。新娘接到夫家先要进入大房,向供桌上方象征祖先歇脚处的一块篱笆叩头,再向酒席上长辈和歌手行埋头礼,然后要吃下新郎亲手递来的一碗半生饭,表示心甘情愿,海枯石烂不变心。当晚,新娘与伴婚女郎在新郎的“公房”里过夜,一般拒绝与新郎同居。据说,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同居者,今后的爱情生活会不长久。
第二天晨鸡啼头遍,新娘手抓一把白米,在新郎姐妹的陪同下,到村外井里背一背泉水。到了井边,将白米撒进井水中,表示新娘已成了喝这眼井水的人。全家老少喝上新娘背回的泉水,感到无比甘美。等到日头高升,新娘随同陪婚女郎背着用巴蕉叶包的掺着鸡蛋的糯米饭回娘家去。糯米饭的包数必须与女方村里的户数相等,以便分送给各户,表示对血亲祖根的确认与孝敬。
当天黄昏时分,新娘单独返回夫家,方可与夫同居。即使是情投意合的夫妻,初婚期间,新娘每轮(十二天)也只在夫家住二至三天,日后每轮逐次增多,过一两年后就不再每轮必回娘家了。属于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当初每轮只在夫家住一两天,日后减少时日,以至不再回夫家。这种分住两地的习俗谓之“坐家”或“不落夫家”。“坐家”期间双方都有充分的社会自由。
这里的姑娘每人都有一个精巧别致的细篾笆盒盒,可容一斤饭。每当娘子回夫家的时候,就用这个系有彩带的小篾盒,盛满白花花的大米饭和火熏猪肉干巴、腌鸭蛋等佳品回去。这小盒饭当地人称“合嘎拖”,意即包晌午。据说,凡做娘的都怕自己的女儿在夫家不习惯,恼羞而饿着肚子,包响午表示亲娘的一付慈善心肠。当然,响午饭带到夫家,娘子并不背人独食,有时是小夫妻一同享受,而更多的时候是送给了丈夫的弟妹们吃。
抢婚大肆其道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实行宗族外婚制,同一宗族内一般不联姻。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但一定要履行求婚的礼仪。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互赠定情物后,即将实情告诉父母。男方家长需请能说会道的媒人,带上一瓶米酒、一包草烟,主动到女方家中去求婚。女方父母以接过媒人的敬酒,表示同意儿女的婚事;以不接敬酒表示拒绝。在一般情况下,女方父母决不轻易接受媒人所敬的烟、酒,并找出许多借口(如女儿年幼无知,或父母离不开女儿等),拒绝男方的求婚。有些时候,女方亲友还会赶来给媒人找麻烦,他们会趁媒人不注意时,将媒人带去求婚的烟酒暗藏起来,指责媒人不懂礼节,登门求婚不带礼品。有时,女方亲友会端上大盆、大碗向媒人要酒喝,故意作弄媒人。碰到这种情况,媒人要随机应变,揭露其所耍花招,反唇相讥,使其无言以对。
遭到女方父母的拒绝以后,男方父母和媒人应再次带礼物登门相求。因为女方父母拒绝婚事多数并非真意,只是想借男方登门求婚之机抬高女儿身价,让男方反复恳求,方才应允。因此,媒人要因势利导,讲解双方联姻的好处,对女方父母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释。有时还得展开唇枪舌战,使女方父母无言以对,不得不接下媒人带来的礼物,喝下媒人敬给的酒,把婚事决定下来。再按传统习惯商定婚期,为儿女备办结婚用品,等待举行婚礼。
哈尼族的求婚,一般是三次定夺。经三次求婚不应允者,一定另有原因不便明说,求婚不成将影响男方家族在寨内的威信,并会败坏伙子的声誉。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男女双方又情真意切,姑娘会与伙子暗暗商量,策划一场“抢婚”闹剧。双方把“抢婚”的时间、地点定下来以后,伙子的亲友按计行事,在预先约定的地方暗伏,姑娘如约按时投入罗网,让伙子及其亲朋好友“抢”走。姑娘被“抢”时,要装模作样高声哭喊呼救。旁人深知奥妙,笑而不睬。姑娘被男方“抢”走以后,一般在亲戚朋友家藏匿几天,造成“米成饭、木成舟”的态势,男方再登门求婚。面对此情此景,女方父母再也无法拒绝,只得应允婚事。“抢婚”多是昔日追求婚姻自由的青年,对父母包办婚姻的一种反抗,解放后已不多见。
在商定婚期的时候,姑娘的父母往往一反常态,显得谦虚客气。他们会热情招待媒人,当着媒人和男方亲属的面讲自己女儿的不足,诸如脚不勤手不快呀,不懂礼仪呀、毛手毛脚呀等等。尽讲女儿的不足,不讲女儿的长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把丑话说在前”,不让男方在成婚后挑剔毛病。婚期一经确定,便按自家的经济情况,给女儿准备嫁妆,让女儿高高兴兴地出嫁。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实行宗族外婚制,同一宗族内一般不联姻。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但一定要履行求婚的礼仪。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互赠定情物后,即将实情告诉父母。男方家长需请能说会道的媒人,带上一瓶米酒、一包草烟,主动到女方家中去求婚。女方父母以接过媒人的敬酒,表示同意儿女的婚事;以不接敬酒表示拒绝。在一般情况下,女方父母决不轻易接受媒人所敬的烟、酒,并找出许多借口(如女儿年幼无知,或父母离不开女儿等),拒绝男方的求婚。有些时候,女方亲友还会赶来给媒人找麻烦,他们会趁媒人不注意时,将媒人带去求婚的烟酒暗藏起来,指责媒人不懂礼节,登门求婚不带礼品。有时,女方亲友会端上大盆、大碗向媒人要酒喝,故意作弄媒人。碰到这种情况,媒人要随机应变,揭露其所耍花招,反唇相讥,使其无言以对。
遭到女方父母的拒绝以后,男方父母和媒人应再次带礼物登门相求。因为女方父母拒绝婚事多数并非真意,只是想借男方登门求婚之机抬高女儿身价,让男方反复恳求,方才应允。因此,媒人要因势利导,讲解双方联姻的好处,对女方父母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释。有时还得展开唇枪舌战,使女方父母无言以对,不得不接下媒人带来的礼物,喝下媒人敬给的酒,把婚事决定下来。再按传统习惯商定婚期,为儿女备办结婚用品,等待举行婚礼。
哈尼族的求婚,一般是三次定夺。经三次求婚不应允者,一定另有原因不便明说,求婚不成将影响男方家族在寨内的威信,并会败坏伙子的声誉。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男女双方又情真意切,姑娘会与伙子暗暗商量,策划一场“抢婚”闹剧。双方把“抢婚”的时间、地点定下来以后,伙子的亲友按计行事,在预先约定的地方暗伏,姑娘如约按时投入罗网,让伙子及其亲朋好友“抢”走。姑娘被“抢”时,要装模作样高声哭喊呼救。旁人深知奥妙,笑而不睬。姑娘被男方“抢”走以后,一般在亲戚朋友家藏匿几天,造成“米成饭、木成舟”的态势,男方再登门求婚。面对此情此景,女方父母再也无法拒绝,只得应允婚事。“抢婚”多是昔日追求婚姻自由的青年,对父母包办婚姻的一种反抗,解放后已不多见。
在商定婚期的时候,姑娘的父母往往一反常态,显得谦虚客气。他们会热情招待媒人,当着媒人和男方亲属的面讲自己女儿的不足,诸如脚不勤手不快呀,不懂礼仪呀、毛手毛脚呀等等。尽讲女儿的不足,不讲女儿的长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把丑话说在前”,不让男方在成婚后挑剔毛病。婚期一经确定,便按自家的经济情况,给女儿准备嫁妆,让女儿高高兴兴地出嫁。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