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屈文焜老师博客中的文章《回族传播花儿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特此鸣谢!
一、回族与花儿的关系
十三世纪初叶,由于蒙古军队大规模西征,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细亚各族人被迫东迁,他们便是中国回回民族的主要来源。这些人多为工匠、农人和商人。《元史译文正补》曰:“太祖以康里兵三万,一夜尽杀之,取工匠三万,分予各营”⑴他们被编为“探马赤军”或“西域亲军”,先后参与了灭西夏、金及南宋王朝的战争,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元兵夺取政权、统一全中国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之后,元代统治者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对其实行了所谓以军养军政策。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⑵从此,这些回回军士中的绝大部分人改业或转业,开始了在荒芜土地上“屯垦牧养”的历史。“从六盘山到黄河的宁夏地区和甘肃的河西、五条河等地,是一个主要的农垦地区。”⑶这意味着回回先民已由动荡的军旅生活逐步过渡为“以农为本”的农耕生活,从而实现了背离故土之后的历史性转折。
到了明代,一方面原有回回人口得到繁衍,另一方面又有大批“西域回回”归附,“屯垦牧养”的领域继续拓展,商业经营初具规模,“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已显示出来。据吴景敖《清代河湟诸役纪要》说:“迄明末清初,西起瓜、沙,东至环、庆,北抵银、夏,南及洮、岷,所谓甘回及东干回之踪迹,已无处无之。”又据《甘宁青史略》等记载:清代的甘肃河西各县及临夏、临洮、清水、徽县、陇西、甘谷、天水、平凉、靖远、景泰,宁夏的固原、泾源、海原、吴忠、银川,青海的西宁、乐都、互助、大通、民和等,皆为回族居住最多的地方。⑷经过300年的演变融化,回回的“寄住”性质得到根本改变,他们在大西北有了相对确定的生存空间,并且创造了自己的经济模式和经济形态。这是构成一个民族的物质基础。回回为了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继续生存发展,他们放弃了原有的民族语言,而将汉语接受为自己的共同语,同时,作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民族感情非常浓厚。因此,明代中叶以后,史书中出现了“附籍回回”、“归化回回”的记载,这其实就是对回回族体的称谓,也就是说,回回作为民族共同体基本形成。
那么,包括回族在内的多民族中流传的花儿形成于何时?它的主要传播者是谁?主要流域又在哪里呢?先让我们从两首诗谈起。
其一,清代诗人吴镇在他的诗作《我忆临洮好》(之九)写道:
我忆临洮好,
灵纵足胜游。
石船藏水面,
玉井泻峰头。
多雨山皆润,
长丰岁不愁。
花儿饶比兴,
番女亦风流。
吴镇是甘肃临洮人,字信辰,号松崖,别号松花道人,生于康熙六十年0721年),卒于嘉庆二年(1797年)。吴镇的诗曾得到过袁枚的赞赏,可见影响不小。他的《我忆临洮好》共l0首,是其宦游湖南湘江时所作。“花儿饶比兴”当是指洮岷花儿无疑,它概括了花儿艺术表现的突出特点,也寄托子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其二,明代诗人高洪在他的诗作《古鄯行吟》(之二)写道,
青柳垂丝夹野塘,
农夫村女锄田忙。
轻鞭一挥芳径去,
漫闻花儿断续长。⑸
高洪为山西人,明神宗万历年(1573~1619)间曾任职于河州(具体任职时间不详)。古鄯(今青海民和)属当时河州管辖范围之内。高洪的《古鄯行吟》共两首,其中“漫闻花儿断续长”一句,是对河湟花儿所作的形象描述。
从以上两首诗中可知,花儿自明末清初以来在河湟回族聚居区就已十分流行了。据此推想,它的产生时间肯定还要早,最起码在明代中期或前期,而它的形成过程则更早一些。到底早到什么时间,史书无明确记载。
本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地理、地质学家袁复礼先生赴西北进行地质勘探时,曾听到许多人唱这种“极高亢的歌调”。北京大学的《歌谣周刊》第82号(民国十四午三月十五日出版)上刊登有袁先生顺路搜集的30首花几(词),并著专文这样介绍:
“话儿”(花儿)的散布很普遍,在东部平凉、固原,西北部凉州、甘州,都听见过,由兰州至孜遭,沿路所闻的尤多。此外,尚有西宁同河州商人,秦州、秦安的脚夫都会唱。
这是花儿研究的开端,是一篇在花儿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调查报告。它对花儿的流行范围、重点地区作了具体说明,同时也指出了有关传唱者的籍贯和身份——虽然未一一注出民族,但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他们属于回回的可能性极大。
我曾在实地考察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花儿的主要流行区域(简称“流域”)作过一个大体描述:北起前河套及腾格里沙漠边缘,南至渭河上游及洮河中上游;东起毛乌素沙漠边缘,西接日月山与河西走廊。横跨甘、宁、青三省区的四五十个县市,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这个广阔流域沿古丝绸之路自东向西呈多点集散的条带状辐射趋势。⑹可以这样说,哪里有回族哪里就流传花儿,哪里唱花儿哪里就必然有回族。
二、回族传播“花儿”的途径
“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⑺花儿流域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人口迁移史,⑻是一部跨文化传通史。我们知道流传花儿的有8个民族,从广义上说,他们对花儿的形成乃至繁荣发展都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但是,没有哪个民族有过像回族那样曲折动荡的迁移过程,也没有哪个民族有过像回族那样历经磨难传播花儿的过程。
上一篇: 川北薅草锣鼓:愉快的劳动之歌
下一篇: 丽江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