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城里飘起原汁原味木洞山歌

2009-02-18 16:23:28 作者:56china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什么过河不脱鞋?什么过河环(横)起走?什么过河背八卦?什么过河挂青苔?” 

  “牛儿过河不脱鞋,螃蟹过河环起走,乌龟过河背八卦,螺丝过河挂青苔勒。”

  纯朴悠扬的歌声,机智巧妙的问答,台上的红衣新郎官顺利地通过了“新娘亲友团”的考验,欢欢喜喜地把坐在花轿里的新娘子接走了。节日期间,湖广会馆齐安公所的戏台上,这台用山歌唱的戏让游人看够了稀奇听得着迷。

  山歌的编导喻良华同时又是其中的演员,这位老教师,为了木洞山歌不失传,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

  山歌唱着劳动调

  木洞山歌是我市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木洞山歌的曲调有100多种,其中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还有风俗歌、舞歌等,多为即兴演唱,尤以和籁和盘歌见长。

  “观众看我们是在演戏,但我们生活中就是随时唱歌的。”今年62岁的巴南木洞村民喻良华说,“我从几岁起就开始唱木洞山歌,唱了几十年了,只要有个调,随便唱什么都可以。”他说,来表演的人都是木洞镇的村民,从来没受过专业的训练,唱山歌的习俗也是祖辈们留传下来的。他说:“下地的时候、镐秧的时候、抬石头的时候,都会根据不同的劳动和心情一边编一边唱,劳动的时候这么一唱,步伐就会轻松许多,也不觉得累了,这就是山歌的神奇作用。”

  音乐课上教山歌

  喻良华说,现在唱卡拉ok的人多了,唱山歌的人就少了,他一直担心木洞山歌会失传。

  喻良华此前一直是木洞希望小学的老师。“我当音乐老师,又当数学老师,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就要教学生们唱山歌。”他说,山歌易上口,自己唱了几十年,张口就来,学生们学得也快,也喜欢唱,跟着调子,很多学生都可以自己填上歌词来唱,唱山歌走进课堂,这事儿在这儿学校是很自然的事情。

  “有时候,我的学生要参加一些表演,我们会认真排练,不怕别人是艺校出来的,只要学生们表演山歌对唱,一般都会拿奖,这种有穿透力的声音会让全场观众震惊!”他说,学生得奖了,更喜欢唱山歌,对自己来说,也算是尽到了传承山歌的责任。

  生活气息醉游人

  “你打猪草耶,我捡柴儿哟,你不招手耶,我不来哟……”喻良华在台上表演木洞山歌最老的老调,那“味道”惹得台下来自外地的游人笑个不停。对于是否听得懂台上的唱词,游人们都乐呵呵地说“猜得到”,也随着调子咿咿呀呀哼了起来。

  “我的声音还不算最有穿透力的,把男声唱成女声了,就是最高境界了。”他说,他们唱的这些东西平时是不讲究押韵的,但有些历史的唱词要讲究押韵,“出太阳我们就唱高亢的歌,鼓舞士气,下雨我们唱‘天上落雨地上耙,黄丝马马在搬家,有的搬到田坎上,有的搬到石旮旯’,在家的时候也要哼上两句,心情才舒畅。”

  喻良华和他的乡亲这两天会移师洪崖洞表演,每次只表演两个节目,“很多人听到我们唱,都想多听一下,其实,更多人能跟着我们唱木洞山歌,这才是我们最欣慰的!”

  歌头歌,顾名思义,是歌手们在各种赛歌场合中正式开赛前或段落转接的开头演唱的山歌。

\

木洞山歌接龙吹打成为第一批国家级


  
  就整个赛歌程序而言,开赛前的开场白,不以话语表白,而以山歌唱述。这些作为歌头的山歌,或一般叙唱赛歌事宜,或向对手打招呼,或表达对山歌的赞美与喜爱,或叙述赛歌的规矩和要求。在赛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使赛事形成一些段落,为使这些段落起承转接自然,往往也要唱一些类似开场时所唱的山歌。歌手们在长期的唱歌实践中,便形成了一种旨在开场表白或联接转承的歌种,即歌头歌。
  
  这些歌头歌,因在赛歌场合比争高下时演唱,多数都是表达歌手们志在必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诸如夸耀自己的山歌多而好等,也有的用挑战性的口气刺激对手,甚至使用一些讥讽、嘲笑的语言,有的还用一些不文明的无赖手法,对对手进行诀骂,从而掀起赛歌高潮。
  
  歌头歌在演唱时,有的歌手从前人和时人的山歌中寻找一些加以借鉴,更多的却是歌手们即兴演唱,因而具有形式活泼、行动有趣、传承变异较大等特点。

  源远流长的木洞山歌

    凡在春播的插秧时节和金秋水稻的收割季节,人们在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广阔的田野上,即可听见那此起彼伏的一首首高亢、粗犷、清脆、婉转、悠扬的巴渝山歌。这一曲曲山歌,好似一泓清又纯的泉水,浸透着人们的心田,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木洞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的战国时期,楚宗王作的《对楚王问》中,就载有以木洞山歌为主体的“巴人歌谣”。木洞镇,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岸边,历史上是水陆商贸集散地,人杰地灵,孙中山辛亥革命大元帅府秘书长杨沧白先生、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都出生于此。木洞山歌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巴渝文化的熏陶下,经过当地群众千百年来在劳动和生活中的不断创造、积累和提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巴渝山歌文化,同时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山歌手。

上一篇: 侗族琵琶歌:此曲本应天上有

下一篇: 川北薅草锣鼓:愉快的劳动之歌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