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博客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多彩中华

走出去,民族文化展示多彩中华

2008-08-17 14:19:00 作者:56china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国55个少数民族文化并存、交汇,与汉文化一道形成了和谐多彩的中华文化。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取得多方面进展,成为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多彩中华”:少数民族“各美其美”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中国民族服饰在世界上占有令人瞩目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民族服饰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推崇。推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更加主动地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向世界全面系统地展示其巨大魅力,是我们的目标。”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韦荣慧说:“民族服饰是民族的徽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民族审美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结晶。民族服饰表现出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民族服饰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有着较大的竞争优势:民族服饰为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国和中国民族,提供了最直观的方式和最便捷的途径;民族服饰蕴涵着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最容易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并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民族服饰所具有的深厚内涵和巨大魅力可以超越国界,引起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的喜爱和共鸣;民族服饰与生活最为密切,也最容易拉近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距离。”

1999年起,中国民族博物馆在国家民委领导下,精心打造了以全面展示中国各民族服饰文化为内容的重点文化交流项目“多彩中华”,至今在国外举办各种民族服饰表演和展览活动20余次。交流国家包括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安道尔、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演出场次累计达400多场次,观众超出100万人次;展览7场,观众达15万人次。

 

  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目前,“多彩中华”已成为民族文化领域的“一枝奇葩”,并基本形成品牌项目。同时,“多彩中华”也基本形成自己特有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可以初步归纳为 “三个为主、三个为辅”:第一是以融模特表演、民族舞蹈、民族音乐于一体的舞台表演为主,辅以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实物、图片现场展览,互为补充,动静呼应,立体展示;第二是以国家扶持为主,辅以市场运作,文商结合,逐步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第三是以中国民族博物馆为主,借助社会和有关单位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可以说,‘多彩中华’民族服饰展演架起了中国与世界人民互相尊重、信任和友谊的桥梁。”中国民族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在参与中国民族博物馆对外民族服饰文化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我国民族服饰受欢迎的程度非常高。”他给记者讲述:在2004年“多彩中华”欧洲巡回展演中,比利时、法国、意大利3国及欧盟高层政要和社会知名人士普遍反映展演是他们“看到的最精彩、最成功的中国文艺演出”。民族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民族服饰本身,还包括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56个民族大团结的全新形象。许多观众看过展演后感叹“如此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在中华文化之中,实在令人惊叹”,更有观众表示:“观看完节目之后,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有了一种全新的印象”。

  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看过“多彩中华”演出后说:“我再次看到了中国服饰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中国成为时装大国指日可待。”

9年来一直参与中国民族博物馆对外民族服饰文化交流的韦荣慧觉得,民族服饰“走出去”,意义重大。“面对复杂的‘全球化’浪潮以及多变的国际环境,如何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吸纳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促进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服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保持其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独立品格,是民族文化交流面临的重要任务。民族服饰‘走出去’,有利于博采众长,也有利于增强中国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进而进一步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开发利用。” “多彩中华”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走向世界的努力,所争取的是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种努力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世界上多元文化的和平共处、共同繁荣。

 

歌舞艺术:海外塑品牌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可以上溯到两千年以前:秦汉开辟丝绸之路。尔后,晋朝法显到南亚环游,唐朝玄奘西天(今印度)取经,郑和下西洋……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文化交流迎来了争妍斗丽、欣欣向荣的新时期。与此同时,对外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国家民委、文化部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各类以少数民族同胞为主体的团体每年都对外进行民族文化交流,通过民族服饰、民族歌舞、器乐、技艺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形式感染外国的观众。其中,各地少数民族歌舞艺术在国外形成一定影响,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族人对唱歌活动的高度概括。爱歌善乐是侗族人民的优良传统。侗族民间有许多音乐组织,如歌班、歌队、戏班、戏队、唢呐班、芦笙队等。特别是侗族大歌流行地区,歌班组织以村寨或鼓楼为单位,按年龄和性别分成儿童歌班、少年歌班、青年歌班、成年歌班。因此侗族民间歌手和乐手代代相传,后继有人。侗族的音乐文化,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很少有人知道,即使被少数文人墨客记录点滴,也是偶然巧遇。新中国成立后,许多音乐工作者先后到侗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他们不仅发现侗族音乐丰富多彩,而且发现侗族有独树一帜的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侗族大歌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民歌没有多声部”的空白,引起国内外音乐界的广泛关注。

  198610月,由侗族青年女歌手吴山花、吴婢妮、吴永英、石明仙、吴玉莲、杨水仙、吴婢焕、陆德英、陆俊莲组成的中国侗族大歌合唱团,应邀赴法国巴黎参加“金秋艺术节”。艺术节组织者把侗族大歌合唱团安排在巴黎市中心的国家级艺术剧院夏乐宫演出,共演6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19987月至9月,侗族民间合唱艺术家随中国民间艺术团赴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参加第一届克拉根艺术节活动,也同样受到西方观众的热烈欢迎。侗族大歌多以流传的地域命名,最著名的有肇兴大歌、三龙大歌、高增大歌、小黄大歌、岩洞大歌、口江大歌等。时至今日,侗族大歌已遍布国内外舞台,深受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人们喜爱!

  2003年,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云南映象》从神秘、瑰丽的云南红土高原走出来,如今足迹遍及全国30余座城市,并成功走上美国、阿根廷、巴西、日本和欧洲的舞台。200511月,《云南映象》在辛辛那提连演16场,几乎轰动整个美国,在黄金新闻时段的曝光率甚至高于美国总统布什。2007年年底,美国PBS电视台推出《云南映象》8集系列节目。今年3月,《云南映象》在日本公演,质朴热烈的中国原生态舞蹈受到了日本观众的高度赞赏,多家日本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另外,2007年,由张艺谋执导的世界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文化项目创意和文化资本首次输出,也成为中国和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一大亮点。

民族医药:走出国门人渐知

  以中草药为主的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据该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而作为中医药的姊妹,民族医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开始走出国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向记者讲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工作人员患了急性阑尾炎,当时试用针灸缓解疼痛,见效很快,这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之后他们开始主动学习和传播针灸学。针灸走出去之后,其疗效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并且在外国逐步合法化。针灸走出去后,中医自然随之“出国”。“中医学中包含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的哲学思想在国外诞生了新的魅力,我曾在德国与搞中医的德国人交流,喜欢哲学的德国人对中医有浓厚的兴趣。”沈志祥说。

 

  沈志祥说,国家为了鼓励民族医药走出去,做了多方面工作,首先,加强政府间的协作,在政府的推动下把中华文化带出去。其次,重视与海外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与西医进行交流。第三,支持民间交流。第四,推动民族医药的对外贸易。这些工作正在取得越来越明显的成效。

  后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事业日新月异。如今,30年过去,中国对外文化工作已经形成一个以我为主、政府主导,与国家政治外交大政方针相适应、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与对外文化工作自身发展要求相适应,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格局,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渠道与层次愈加多样化。

 
沈志祥介绍说,我国的少数民族医学也在很多国家被应用,通过医学,还把少数民族文化带出去。藏医治心脑血管病、风湿,维吾尔医治皮肤病,蒙古医治跌打损伤,在一些国家很有名气。周边国家还曾派人来学习民族医,比如俄罗斯派人来学蒙古医,哈萨克斯坦等中东国家派人来学维吾尔医等。

 
“民族服饰展演活动不仅扩大了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而且提升了中国民族服装的附加值,有利于推动中国服装业的发展。”

 
鉴于此,从
关键词:民族文化中华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